越是困难时刻 越有机会
越是困难时刻 越有机会 更新时间:2010-1-19 13:42:25 北京金融街中国人寿大厦的27层,杨超的办公室侧面墙上挂着一幅刚劲有力的书法“观海听涛”,而透过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目力所及处确实可以看到蓝丝带般的中南海。用杨超的话说,他就是观着这个“海”,带领国内最大的保险集团、全球市值排在第一位的上市保险公司,走过了将近五年。
有过多年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杨超,在窗边的一张桌子上,摆满了圣诞及新年贺卡。
熟悉西方国家风俗的人都知道,按照西方惯例,圣诞节收到贺卡时应该把它们摆出来,节日过后再一一珍藏。
“这几天忙得还没顾上收起来。”杨超笑着说。刚刚进入2010年,在这间中西文化交融的办公室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畅谈在后危机时代的2009年,他带领中国人寿走出了一条怎样的道路,而他又为2010年及未来的中国人寿勾画出一幅怎样的蓝图。
上市公司转型已见成效
200年前,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杨超则一再强调,“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有机会,越可以从中找到亮点。”
《21世纪》:最近上至整个国民经济,下到保险行业都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2009年的运行状况远远好于预期,中国人寿是否也是如此?你对这样的结果怎么看?
杨超:其实我一直对前景很乐观,因为终归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而社会越进步,保险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显得重要。过去我们讲保险是雪中送炭,因为那时保险太落后了,天灾发生后大家把保险赔款看作是雪中送炭,其实现在已经大大改变,虽然没有完全摆脱过去比较低的保险发展模式,但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城市,保险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则更多发生在农村、边远地区和中西部地区。
在09年年初部署全年工作时,因为大家都不敢说金融危机已经走出低谷,甚至有些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公开讲“09年不是底”,因此预算都比较保守,总结时都是大大强于预期。
但是我年初时就说过,虽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要强调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工作的出发点、期望值都是要向前推进的。
因此我们在09年确定目标时,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有机会,越可以从中找到亮点。事实证明,我们这一年基本达到了既定目标,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了成效,业务也在稳步发展。
《21世纪》:2009年国寿集团和各家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怎么样?国寿股份扭转负增长的局面了吗?
杨超:整体情况是令人欣喜的。特别是国寿财险、国寿投资公司和国寿海外公司成为国寿集团09年的三个亮点,它们都实现了出乎我们意料的经营结果,特别是在盈利能力上。
原来国寿股份和资产管理公司是我们集团内的两个亮点,一直地位稳固,盈利能力较强,而国寿投资公司主要进行留存资产经营管理,过去包袱比较重,2009年的经营情况却非常好,国寿财险刚刚成立3年,经营效益也出乎意料。
到2009年底,集团总资产已超过1.5万亿,约占保险业总资产的38%,集团已经连续第四年盈利,这样的结果也给集团整体改制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大家都很关心上市公司的增长情况,到09年12月31日,国寿股份的保费规模基本与08年持平,因为统计数据还不完备,最后结果可能会略少于08年,但也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我们对此并不是特别看重,我们的目标是结构的优化和避免业务规模出现大起大落。
《21世纪》:去年保险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部分保险公司因结构调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对于现阶段保险业做大与做强的关系,你怎么看?
杨超:关于这次保险业的结构调整,在我看来,这是全行业根据发展环境的变化主动谋求发展方式转型的一次战略选择。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保费增长速度放缓是在预料之中的,而且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前三季度,尽管全行业保费收入增长速度下降了,但保费收入的期缴占比,尤其是十年期及以上期缴保费占比有了较大提高,保单的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不断提升。
在去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了“调结构、增效益、防风险、稳增长”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和“三防三保”的目标任务,要求全系统正确认识“调结构”与“稳增长”的关系。事实上,由于续期保费具有巨大的累积效应,业务结构的优化是寿险保费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坚实保障,因此,只要是科学的结构调整,最终是会促进发展的,体现在未来更好、更快、更加可持续的发展上。也就是说,“调结构”与“稳增长”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的,因为“调结构”发展速度一时有所放缓是正常的,但如果引起业务的大起大落,肯定不是科学的结构调整。
从2009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基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期交业务增长较快,续期拉动效果明显增强。同时,尽管我们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但业务发展总体上仍然是比较平稳的,没有出现严重的负增长,这说明我们年初确定的十二字方针是正确的。
速度、规模与结构、效益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保险业做大与做强的关系问题,我们自始至终认为这是一种辩证关系,做大是必要的,做强是必需的,现阶段如此,未来也应如此。
资源整合优势明显
作为国内最大的保险集团,国寿似乎在综合经营上走得并不算快。对此,杨超表示,“金融保险企业在开展综合经营时一定要统筹好核心主业与多元化发展的关系。”
《21世纪》:目前,金融行业的综合经营已经逐步显现,中国人寿计划如何在综合经营的大潮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并抓住时机、确立优势?
杨超:我们在开展综合经营上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坚持“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定位。当时提出这个思路时,有些人很不理解,认为应该全面出击,但我认为条件成熟时可以,可当时中国人寿的主业不是特别强,虽然国寿股份已经很大,但大并不代表强。
近几年,我们在不断强化公司核心主业的同时,按照实现综合经营“三步走”的战略规划,业务范围开始由单一寿险向寿险、资产管理、财险、养老险、实业投资多元化发展的方向拓展,并参股了一些银行、证券等机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清醒地认为,中国人寿要做大做强做优,必须着力在寿险与资产管理这两大核心主业上做足文章,巩固这两大核心主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为了进一步统筹主业与多元化的关系,在09年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上,我们又提出了“全面提升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的目标要求,为综合经营的进一步深入夯实基础。
《21世纪》:也许由于是上市公司的缘故,现在大家似乎对国寿股份公司关注更多,而国寿集团的影响力反而没那么大,在加大集团化建设力度和提升集团影响力上,你有什么打算?
杨超:资源整合是我们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在集团11个专业委员会中,有一个专门的资源整合委员会,并设立了资源整合部作为职能部门。
前阶段我们资源整合的重点是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和统一建设南、北两大数据中心及开展“互动业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互动业务快速发展、综合销售模式创新完善、综合销售队伍建设、客服体系共享共建、统一信息化平台建设、品牌价值共享提升,以及系统内部其他资源的有效整合。从集团层面加强与有关企业、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也是发挥中国人寿整体优势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中与广发行的战略合作也在不断落实,并取得积极进展。
在任何一个环节我们都强调“中国人寿”品牌的作用。比如在个人营销渠道的发展上,我认为应推动团队精神,不要太强调个人,要强调团队、强调公司品牌。在一个月前我们举行的个险销售精英高峰会上,我就跟参加高峰会的优秀营销员讲,“中国人寿因为有你们而骄傲,你们也应因为有中国人寿而骄傲,你们要依靠中国人寿的品牌和这个大后台开展工作,而新时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靠拼劲和韧劲,要有新的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要靠好的产品、技术和优质服务。”
《21世纪》:2009年前11个月数据显示,国寿财险的保费收入已经达到7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请问互动业务为它的发展做了多大贡献?
杨超:国寿财险到去年年底的保费规模约为80亿,这已经是在有所控制中取得的发展,如果单纯追求规模是完全可以超过100亿的。但我们去年提出注重承保质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从粗放到精细,从做大规模到要求效益,控制了发展速度,现在全国只开设了不到20家省级分公司。
在2009年国寿财险的全部保费收入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于“寿代产”的互动业务,这一比例已高于其他一些开展互动业务较早的公司,初步发挥了集团的整体优势,对于我们财险公司高起点起步、迅速确立市场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认为仍有发展潜力。现在是集团内业务互动的第一步,由寿险支持产险,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相互支持。
2009年没有发展得特别快,一方面是对内在品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前几年财产险的市场环境不太好。70号文下发后整个市场环境变好了,我们2010年肯定会加快步伐。
《21世纪》:对于综合经营和混业监管你怎么看?是否需要统一的综合监管?
杨超:关于金融综合经营的问题,我认为,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态势来看,综合经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而且这些需求并不是相互隔离的,它们是客户对个人资产配置进行整体规划时的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金融企业提供的服务仍然是相互分离的,那显然与客户的需求不相适应。大型金融保险集团开展综合经营,能够有效整合各成员企业之间的服务资源,推动金融创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但是,金融保险企业在开展综合经营时一定要统筹好核心主业与多元化发展的关系。AIG陷入困境的一个深刻教训就在于没有突出保险主业,陷进一些高风险金融衍生品的“黑洞”而难以自拔。
随着综合经营的不断发展,监管也需要及时跟上,与之相适应。至于监管的具体形式是分业监管基础上的协调机制,还是统一的综合监管,或其他什么形式,这是政府部门根据金融业整体发展态势考虑的事情。从金融从业机构的角度看,对综合经营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监管,都要有利于综合经营的健康发展,一是要有利于为综合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服务融合、金融创新,有利于实现综合经营效应;二是要能够防范因综合经营可能带来的风险。
跨出发展战略第三步
“十一五”计划执行的最后一年,成立专门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和整个集团体制机制的改革将是中国人寿的两件大事。
《21世纪》:“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执行至今,你认为你们是否已经实现了主业特强,对于证券、基金等领域的涉足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大力推进?
杨超:我认为我们的主业已经较三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我们的寿险业务始终保持着行业龙头地位,特别是在盈利方面,08年在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仍实现了100亿元的利润,09年盈利情况会比08年好很多。而资产管理业务不仅处于行业前列,在整个资本市场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财产险和养老险等新业务单元也实现了强势起步、高速发展。
2010年,我们打算把第三步跨出去,特别是要着手进行股权投资,目前我们已经把成立中国人寿资本投资公司的申请报到保监会,这个公司将专门进行股权投资。
关于海外投资,我们一直在积极关注、广泛接洽,公司专门成立了海外投资专业委员会等相关机构,总的来讲,我们绝不会放过任何合适的机会,但也绝不会盲目出手,符合公司战略要求、与公司业务有协同效应的海外金融机构都是我们关注的范围,当然保险机构、资产管理机构我们也会重点关注。
《21世纪》:近段时间政府对房地产领域出台了一些遏制措施,中国人寿却刚刚成为远洋地产第一大股东,可见你们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很有信心?中国人寿在资本市场上已树立了相当高的影响力,对于保险资金的投资你有什么感悟?
杨超:近段时间政府对房地产领域出台了一些遏制措施,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不可以在热的时候大家都搞热,冷的时候大家都搞冷。经济要可持续发展,政府出台措施是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和理性,不能发展得太热。过去靠出口拉动内需,现在是要刺激内需,房地产是最大的内需,因此这项工作要做好,不是不做,是要怎么样健康的发展。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保险企业一定要合理配置资产,比如,前段时间有一只大盘股上市,大家都认为中国人寿作为这么大的机构投资者,一定会参与“打新”,但我们的投资决策委员会经过研究,认为该股的定价不够科学合理,因此没有参与,后来该股解禁日跌破了发行价,我们就避免了损失。
因此保险资金的配置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
《21世纪》:除了跨出发展战略的第三步,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执行的最后一年,中国人寿在这一年还有什么打算?
杨超:总结09年,确定2010年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只要证明是成功的就要坚持,通过这几年的资源整合和转型,中国人寿的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在盈利能力上,因此我们2010年还会坚持这一思路。
另外,我们2010年将在深化内部改革上有所动作,中国人寿集团的体制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
作为保险企业,经营方向要看大的经济社会环境,要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才更利于可持续发展。中央从09年开始出台了很多新的改革方案,包括惠民政策、三农政策都非常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我们公司的发展方向也要围绕这些进行。
《21世纪》:中央经济政策给保险业带来了一些机会,包括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险资金参与经济建设等等,保险企业应如何把握这些机会?
杨超:把握机遇的关键,我认为一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尤其在危机的环境下,既要能看到风险所在,也要能看到背后所隐藏的机遇,这样才有可能避害趋利,转“危”为“机”。二是要有全局的眼光,就是要着眼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的全局需要去发现、挖掘保险业的发展机会,不能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然就不是真正的把握机遇,而只是一种投机取巧,难以抓住大机遇。三是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机遇总是赋予有准备的人,比如新《保险法》放开保险资金非上市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这确实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政策机遇,但能否抓住和利用好这一机遇,取决于我们是否准备好了相应的人才,具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技术,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否跟得上。
最近海南省准备将新农保交给中国人寿来做,海南是个人口小省,仅有800多万人口,他们就疑惑我们做这个怎么能赚钱,我说即使赚不了钱,为了社会效益也要做。过去我们做了很多新农合也不赚钱,但是却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国企的社会责任,二是通过做新农合,搜集了大量农民资料,而他们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客户资料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最宝贵的,客户是最大的资源,在新农保投入一点,以后会有产出,并且随着惠农政策的出台,实现产出的时间将更加缩短。
《21世纪》: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你认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保险业应该做哪些工作?如何确立保险国际化的地位?
杨超: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我一直非常关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保险公司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保险业在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将大有可为。
一是可以充分发挥上海保险主体较多、市场化程度较高、外资机构进入较早的优势,加快保险市场的发展,着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保险中心。二是可以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作用,在上海率先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试点,支持上海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和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可以充分发挥上海开放程度高的特点,加大保险改革创新力度,把上海建设成为保险人才集聚高地、保险产品创新基地和保险技术研发中心,比如我们的数据中心就选址在上海浦东新区。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96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