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优先股作为一种特殊的证券形式,兼具股权与债权的特性,在西方发展已较为成熟,
是资本市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在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比之下,
优先股在我国的发展十分缓慢。直到2013至2014年间,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优先股试点工作的文件。
使得发行优先股这种融资方式有了政策指引,在我国开启正式发展的新篇章,
但从优先股在我国的发行情况看,目前优先股发行门槛高,发行公司数量有限,在各个方面都还不够成熟。
优先股作为重要的融资工具,未来在我国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兴业银行简介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成立于福建省福州市,
并于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发展成跨国内外,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综合金融企业。
诞生以来,兴业银行一直秉持以客户为中心,市场化、差异化的经营策略。
在我国经济发展浪潮中,顺势而为,锐意创新,勇于开辟蓝海市场,乐于尝试和探索新事务,
积极探索租赁、信托、债券、证券化和其他创新融资工具,属于我国商业银行中较为前卫的尝试者。
作为中国第一家赤道银行,
以绿色融资成为集团战略的核心,致力于建立一个全面的绿色集体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将绿色融资作为出发点,并建立一个“参与性”的社会责任实践模式。
近年来,根据建设高价值商业银行、满足优质服务需求,
兴业银行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始终在主动推动“投行+商行”的经营策略转变,并取得明显成效,质量、规模、效益均有进步。
兴业银行作为国内首批优先股试点银行,从2014年至2019年,前后进行了三次优先股融资,累计共发行优先股560亿元。
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加速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抗风险能力和资本充足水平,银行界提出使用优先股作为新融资手段。
随后,在社会各界广泛呼吁下,国务院于2013年11月30日发布了《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指导意见》,中国证监会也于2014年3月21日发布了《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
对优先股相关法律条例作出详细规定,
优先股融资有了法律依据,这也为接下来国内各行业发行优先股提供了保障。
兴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的动因分析
对股东权利的一种恢复和选择2014年兴业银行做出了发行优先股的决议,
一方面是对优先股股东权利的一种恢复和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给特定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投资方式。
1988年,优先股开始由欧美市场传入我国,刚刚成立不久的兴业银行紧跟资本市场风向,
积极尝试了发行优先股这种新型融资方式。
但是因为国内公司法的欠缺,银行的股权制度大多是模仿国外公司,其中包括普通股、优先股及其他金融工具,在当时政策和资本市场发展状况下,
人们对股份制还不太了解,优先股更是少有人知晓,因此本次优先股实际融资规模仅为预期的八分之一左右。
不过即使发行规模小,此次发行优先股是兴业银行对于公司治理的最初探索,
是兴业银行主动资本管理制度的萌芽,也体现了兴业银行与时俱进,敢于尝试的发展态度。
1996年基于《公司法》等相关法案,我国对优先股进行了规范管理,兴业银行应规范赎回了全部优先股。
因此,兴业银行决议于2014年再次发行优先股,这实际是对曾经股东权利的一种恢复和选择。
1.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银行优先股融资有利于充分利用金融工具,降低资本成本,提升融资效率。
兴业银行长期以来秉承平衡权利、整合资源、促进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内部的资本积累为主要的基础,
并且合理的使用外部的一些资本进行补充。
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商业银行资本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优先股被允许归为其他一级资本。
与国际银行相比,
在2013年兴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中仅有核心一级资本和二次资本,并没有其他的一级资本,这种资本结构是比较单一的,融资成本也比较高昂。
而优先股融资则可以在补足资金的同时合理优化该行资本结构,进而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
所以,
价值为提升企业、合理优化资本结构,兴业银行还需要尝试通过优先股等新兴的融资手段补足资金。
2.支持公司业务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从政治角度看,
国家将引领社会融资总额和货币信贷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将得到加强,这会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国内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发展。
为适应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资金需求量提高,兴业银行通过自身盈利能力的增强,
从而留存盈利,完成了内生资本积累,并通过盈余的累积实现了对核心资产的补充。
根据对国内外银行业发展态势的总体评估,以及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兴业银行估计其商业发展将于未来数年维持较为平稳的增长。
如果无法有效补足资金,
资本的充足程度将会呈持续下降趋势,从而制约兴业银行的发展脚步,不利于保护所有股东的利益。
兴业银行也一直致力于多元融资渠道的尝试,优先股融资可以扩大了资本融得渠道,
提升资本质量与充足水平,帮助公司保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战略,有利于兴业银行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兴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的财务效果分析
1.对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
银行业是资本约束型行业。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对银行资本金充足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以通过多元融资,维持合理的杠杆率水平,改善公司的业绩,提升股东的收益水平。
与此同时,有效的资本补充将进一步加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实施融资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补充资本,
这里选择与发行优先股关联较大的几个指标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通过兴业银行三期优先股发行时段,
即2013年至2020年,共8年的数据,来分析兴业银行发行优先股对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
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优先股融资只可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也就是说,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并不能通过发行优先股得到补充。
由此对比可以看出,
发行优先股对提高兴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有些显著的效果,这同时也改善了兴业银行过去仅仅借助普通股、留存收益等核心一级资本提升了一级资本充足水平的劣势。
总的来说,兴业银行积极探索引入了新的融资工具,通过增发优先股,进一步增强了兴业银行的风险抵御水平,
达成了提高资本充足率,满足资本监管要求的发行目标。
2.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资产负债率是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一般用来反映企业的资产结构完善程度,是体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银行业区分于其余行业,
其资产负债率一般较高,由于银行是通过财务管理杠杆化运营,最主要的盈利源于存贷利率差异。
而银行用来投放信贷的资金则大多来自顾客储蓄,这也就使得银行本身的资产相对很少,负债率很高。
如果资产负债率下降,则表明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水平也处于逐渐降低的态势。
3.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降低融资成本是企业长期追求的目标之一。债务融资成本相较于股权融资而言较低,所以在企业选择债务融资方式时,会降低其整体的资本成本。
但企业负债比重越高,
自身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加,过高的负债比率不利于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因此,在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下,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也要充分考虑资本结构问题。
优先股作为新型金融工具在降低融资成本和控制资本结构方面综合了债券与普通股的优点,
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选择。发行优先股的成本远低于普通股,与债券成本更为接近。
在满足一定要求下,优先股一般被作为“权益工具”进行会计核算,因此不会增加企业负债率水平,也不会增加财务风险。
以兴业银行为例,
比较优先股、债券、普通股三种融资方式下兴业银行的加权资本成本。
结语
如果运用得当,优先股会是一种影响良好的融资方式,无论对于发行方还是投资方,都是值得尝试推广的。因此,建议扩大优先股融资适用范围。
放宽银行优先股发行方案限制。
银行如果希望通过优先股筹集的资金符合第一级资本的要求,必须在发行条例中设立普通股转换机制。
大家对此事还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呢?快来评论区一起分享讨论吧。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876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