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于《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第二部分“戴门弟子文选”。版权所限,则其要者,先睹为快。
目前钱币界对于宋代母钱的认识比较混乱,未能像铁母一样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于广大收藏爱好者造成很大的困惑,甚至由于认识不清而带来了经济损失。国家文物考古系统工作人员,不能对宋代母钱有清晰的认识,难以甄选国有库存的大量宋钱,未能更好地保护整理研究我们的钱币文化遗产。本文拟就宋代母钱是否存在,鉴定标准,依据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研究中的三重证据法,即文献依据、实物依据、实验室依据和近30年收藏经验探讨宋代母钱的鉴定标准。
一、宋代母钱的争议
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有很多学者及收藏者,收集研究宋代钱币。关于宋代母钱是否存在,持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宋代由于严格的钱币铸造管理,母钱都销毁了,因此存世实物中没有宋代母钱。①一种则认为宋代钱币是存世数量最多的钱币,其中必然留下很多母钱。②从中国铸造史看,考察宋代钱币的铸造过程,要从理论上论述母钱存在的必然性,从存世实物上论述宋代母钱的存在。翻砂铸造早在宋代以前,已经应用于生产领域。《新唐书·食货志》载“熔锡模钱,须臾百十”。
刘森认为翻砂铸钱法始于宋代③。钱币大家郑家相也认为唐代就应该是用母钱冶铸法。“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创制开元通宝钱,乃完全用母钱冶铸法。”④华觉明、朱寅华也肯定了唐以来一直采用的是翻砂铸钱法。⑤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母钱翻砂铸钱法也不会在唐武德四年的某一天,突然产生,它必然也有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在隋朝,甚至更早的魏晋南北朝后期,就已经出现了母钱翻砂铸钱法,只是没有得到大规模传播而已。周卫荣更是大胆地提出:“正是我国的铸钱业孕育发明了翻砂工艺。就现有资料来看,我国古代翻砂铸钱至迟可追溯到北朝时期。”⑥
从笔者目前亲眼查看过的可信的收藏实物来看,有上海博物馆收藏乾元重宝当十,该品在展出大厅的说明中明确标注为母钱,也是上海博物馆官方认定的母钱。民间收藏见有:北京王昕乾元重宝当十母钱,陕西王钊顺天元宝母钱,日本金子博一得壹元宝母钱,日本吉田昭二开元通宝母钱。笔者也收藏数枚可信的唐代母钱。
关于宋代用翻砂法铸钱的文献记录也很多。《宋会要辑稿·刑法四》大观元年(1107年)七月十五日条载:“池州言,堪会永丰监除见管兵将及外州差来兵士六百九十五人外,见缺六十四人,敕翻铸御笔大观通宝小平钱,字精细,系背赤仄。”
更有文献直接记录样钱与母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熙宁十年(1077年)七月条载:“诏提点浙江等路俦钱坑冶、太常少卿钱昌武罚铜十斤,监官待禁崔坦差替,坐改置永平监大炉铸钱怯薄也。令三司自今诸路铸钱并依省样,母辄改规模,多求增数,委提举司点检。”
淳化元宝母钱
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载:“工序有三,曰沙模作,次日磨钱作,末曰排整作。”理论上确认了宋代肯定是母钱翻砂铸造,那它的铸造过程必然是:雕母→母钱→子钱。目前宋代的雕母也有发现。戴志强先生在《两宋木质雕母钱的发现和研究一兼论宋钱的铸造工艺》一文中对宋代木质母钱的发现做了详细阐述,主张宋钱采用雕母法铸造,应是无争议的。⑦ 王仕国在《四川广元发现木质宋年号钱》报道了嘉陵江出土的宋代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皇宋通宝、元丰通宝、圣宋通宝、绍兴通宝、淳熙元宝、绍熙元宝、嘉定通宝11种木制钱。⑧
至于宋代的母钱,存世量其实是比较大的,生产铁钱的铁母,因为版式有别于铜钱,很容易同子钱区别,目前钱币界对它的认识是比较统一的。早在1938年,丁福保的《古钱大辞典》就明确地标注出了很多宋代铁母。⑨笔者相信最晚在清末就应该有对宋代铁母的认识了。同理,既然铁母大量留存于世,铜钱的母钱也应大量存世,起码也该多于铁母。笔者曾经查验过数千枚宋代母钱,举例如下:
二、从钱币遗存逆向追溯宋代母钱的特征
理论可行,不代表实践可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笔者并没有什么铸造实验室,但因为长期从事古代货币交易的相关工作,大量接触相关实物。当然也接触到大量的现代仿制品,有些仿品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为了解相关铸造工艺,也曾访问过几家水平较高的现代仿制品作坊。他们大多采用的正是翻砂俦钱法。经实际考察和访问,高级仿品选用材料要与古代一致,铸造方法完全按照土法手工完成。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能买到古代的母钱,直接用于翻砂铸钱。这种用古代母钱直接翻铸的仿品,逼真度最高,仅从铸造上讲与真钱无异……
三、从收藏实物分析宋代母钱特征
(略)
四、归纳宋代母钱的识别标准
(略)
参考文献
①董良义《宋代铁母钱质疑》,《西部金融》2008年第6期。该文提出的观点是不
存在母钱,已经全部销毁,所谓铁母是铁范铜钱。
②、⑨丁福保《古钱大辞典》,1938年。
③刘森《宋代铸钱工艺中的钱样制及铸钱生产率》,《中国科技史料》1993年第1期。
④郑家相《历代铜制货币冶铸法简说》,《文物》1959年第4期。
⑤华觉明、朱寅华《母钱法及其造型工艺模拟》,《中国科技史料》1999年第3期。
⑥周卫荣《钱币学与冶金史》二,科学出版社2015年。
⑦戴志强《两宋木质雕母钱的发现和研究一兼论宋钱的铸造工艺》,《中国钱币》
2003年第3期。
⑧王仕国《四川广元发现木质宋年号钱》,《中国钱币》2002年第1期。
(全文请参阅《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一书)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861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