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古人的纸窗户是如何抗风挡雨的?可别小瞧,里面的学问很大2、老住宅楼装上了“暖心帘”3、三伏天挂棉帘
古人的纸窗户是如何抗风挡雨的?可别小瞧,里面的学问很大
文|飞鱼说史
糊窗用桃花纸涂以水油,取其甚明。——《唐宋白孔六帖》
电视剧中会有这样的场景:
屋里正在进行秘密商讨“大事”,而屋外往往就会有人用手指戳破窗户上的纸,进行“偷窥”,进而使其他人知晓了不能被知晓的事,亦或者戳破窗户纸从外面插进一根输送迷烟的管子,进而达到自己要做坏事的目的。
这种场景不禁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窗户纸的作用,其实就是用来被戳破的。
一戳就破的窗户纸
但是,古代所有建筑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影视剧情的需要罢了,不过用纸糊窗户,在历史中却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唐宋时期,纸已经被用在了窗户上,可是那时候并没有普及,直到明清时期,用纸糊窗户才真正普及,直到近代玻璃的传入和铝合金等材料的窗户普及后,木窗和用纸糊窗户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问题就来了,纸遇水或者大风天气会烂掉,古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风吹?知晓答案后由衷感叹古人智慧超然,原来古人用的纸可不是一般的纸,而且还有另外的讲究,不过我们还要从布说起。
古人最早是用布糊窗户。
布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晚期,最早被人们使用的布是麻布,也就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纤维,然后经过加工而制成的,现在在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能见到这种麻布了。
窗户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雨天和冬天,无法遮挡的窗户就成为了一种“折磨”,由于古人用布的历史比较早,等到窗户出现的时候,为了应对恶劣的天气,自然就想到了用布糊在窗户上,古人的这种用布糊窗户,在历史上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古代的窗户
但是,用布的成本比较高,在古代布就是财富,把布当成一种消耗品,自然在普通民众家庭中会成为一种“负担”,再加上把布长期固定在窗户上比较难,此外布的透光性也不好,这就让人们萌生出了寻找代替布来糊窗户的想法。
那么古人想到了用什么来糊窗户呢?答案是纸。
古人用纸糊窗户。
纸在我国的出现并不晚,蔡伦改造了造纸术之后,纸就成为了一种日常中常见的一种物品,但是用在窗户上,还是比较晚的,这是因为那时候的纸主要是用来书写,是社会上层人士使用的,普通民众想用不仅用不起,也买不到。
复古的窗户
在唐宋时期造纸业已经相当发达,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纸张,纸也开始走进普通民众的家中,这就让用纸来遮挡窗户,有了可能性,不过大规模普及用纸糊窗,是在明清时期。
此外,纸张用在窗户上也有了布无法达到的优点,比如过更换起来比较方便,比如说,透光性远远要好于布,再比如说纸的成本是远低于布的。
在冬季时,还可以用多层纸来糊窗户,这样就增加了纸的硬度,此外,还可以在窗户的里外两边,都糊上纸,这样也就增加了窗户抗风寒的能力,从而被更多的人接受。
当然,地区不同,糊窗户的方式也不同,比如说,古代的南方喜欢把纸糊在窗户里侧,而北方则更愿意把纸糊在窗户外侧。
古建筑物中的窗户
正如那句俗语所说:东北三大怪,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第二怪大姑娘叼着大烟袋,第三怪养个孩子吊起来。
那么为何在东北窗户纸要糊在外面呢,这样不是更容易损坏吗,其实这是因为东北天气的寒冷,糊在屋里容易被水蒸气给破坏,不过在特别寒冷天气,窗户两面都糊纸则也比较普遍。
古人的纸窗户是如何抗风挡雨的?
说到了用纸糊窗户,不少人可能会有个疑问,纸遇水很容易损坏,用在窗户上不是被雨淋了坏了,这样一来不是每逢恶劣天气都要重新糊窗户吗,岂不是很麻烦,古人用纸糊窗户真的不担心雨淋?
对于这个问题,古人还真不担心,因为古人有解决的办法,其实被广泛应用于窗户的纸并不是普通的纸,而是油纸,正如《唐宋白孔六帖》记载:糊窗用桃花纸涂以水油,这个油纸也就是古人用来制作雨伞的材料,至于油纸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了。
油纸伞
当然用油纸糊窗户,并不能让古人真正在恶劣天气高枕无忧,为饵更好的享受生活,古人还发明了一种窗板,此外还会在窗户和窗板之间装上棉帘,好天气时取下来,恶劣天气在装上,不仅能保护窗户纸,还能保暖,简直完美。
难道这样就完了吗?当然没有,不然就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为了应对雨天,古人在房屋的建造上也动了心思,那就是一般都是采用回廊式设计,而在房顶还会向外伸出长长的房檐,这也就保证了雨不会轻易打湿纸窗户。
如果对此这种建筑不熟悉的话,可以看看明清时期依然存世的古建筑,从房屋的构造中,我们就会发现古人的智慧那是绝对超然的。
飞鱼说:
古人用纸糊窗户为何不担心雨淋?古人:我们用的纸可不是一般的纸,从这件不经意的小发明,我们就能看出古人超然的智慧,尤其是近期出土的一些古代文物,其中更是蕴含了古人的奇思妙想,甚至一些物品,我们根本都无法想象古人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
比如说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古建筑或者物品,其中蕴含的古人的智慧,则更是让人惊叹,可以说直到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都没有彻底弄清其中的门门道道。
既然说到了古人超然的智慧,那么您还知道哪些让人惊叹的发明或者物品呢?
参考资料:《营造法式》、《唐宋白孔六帖》等。
(本文系飞鱼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老住宅楼装上了“暖心帘”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刘青霞)“有了帘子,风吹不进去,保暖又干净。”11月7日下午,在友好新村东社区友好物业小区,居民李文华看着单元门口刚装上的棉帘,无比感慨。
当日16时许,细雨蒙蒙,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和友好北路街道办事处党员代表、友好新村东社区及友好新村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等,共同为小区内破损的楼栋单元门安装棉帘,确保居民群众能够温暖过冬。
大家齐心协力,将一扇扇厚重的棉帘安装在了单元门上。“以前由于单元门破损、密封不严,家里经常有冷风灌入,导致室内温度明显偏低。”居民白新春向记者说道,“现在有了棉帘,相信今年冬天家里会暖和很多。”
11月7日,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党员代表、友好北路街道办事处党员代表、友好新村东社区与友好新村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双报到”党员和物业工作人员齐聚友好物业小区,为小区内破损的楼栋单元门安装棉帘,确保居民群众能够温暖过冬。记者刘青霞摄
友好新村东社区主任马玲玲说:“友好物业小区属于老旧小区,大多数居民楼建造年代较早,楼道单元门多有损坏,导致冷风容易侵入,影响了居民家中的温度及楼道的供暖效果。安装棉帘不仅能有效防止楼道内的上下水管道因低温而冻结,还有助于提高居民家中的冬季保暖效果,确保大家能够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据悉,当天共为小区内的8栋楼、17个单元安装“暖心帘”34个,惠及208户居民。
三伏天挂棉帘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不,邻居媒婆三婶儿给平时少言寡语的文锁,人称“闷葫芦”说了一门亲,说女方各方面都好,就是有一样不好,不过也不是啥大毛病:“平时不喜欢说话,很安静。”文锁妈一听,“那就见见吧,我儿也不好说话。俩人正合适,都没那么多废话。不用担心将来两口子吵架。”结果俩人经过相亲,定亲等程序后就结婚了。谁知等俩人在一起生活了,文锁才知道媒婆说的“话少”不是一般的少,可以说是一言不发,跟哑巴差不多,只是她有听力罢了。这样的日子过了近两个月,文锁受不了,不过也不知道咋办,毕竟媳妇虽说不说话,该干的事不用吩咐都做了,啥事儿不耽误。挑不出错儿。苦思冥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在30多度的三伏天里,文锁在窗户,门上分别都挂上了棉帘子。第一天还好,媳妇没说啥。可到第二天媳妇热得实在受不了,终于开了金口:“大热天,挂棉帘子干啥?”“我的天啊,你终于说话了。”[大笑]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836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