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通达股份业绩高质量增长背后:新产品打开成长空间,双轮驱动优势尽显2、调研记录|通达股份(002560SZ):现有航空零部件订单饱满,产能不能满足订单需求3、通达股份董事长交棒妻子 儿子任副董 女儿接过投票权
通达股份业绩高质量增长背后:新产品打开成长空间,双轮驱动优势尽显
近日,通达股份发布2023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26.35亿元,同比微增,净利润为9054.86万元,同比大涨165.57%;扣非净利润为8710.67万元,涨幅更是高达211.97%。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规模已达去年全年。
通达股份业绩高质量增长背后,是公司在“511”发展战略指引下,经营效率的大幅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研发实力不断增强,新产品持续推出,打开了公司的成长空间。此外,公司子公司成都航飞也在加速突破,实现了业务范围由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向部组件装配的纵向延伸。
降本增效成效显著,海外出口业务快速恢复
目前,通达股份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电线电缆生产、销售、航空器零部件精密加工与装配、铝基复合新材料三大板块。
通达股份称,面对更加困难的市场竞争环境,在“511”发展规划指引下,公司坚决贯彻执行董事会年初制定的高质量发展经营目标,在保持公司市场份额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利润率的持续提升,通过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水平提升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
事实上,经营效率的提升,正是通达股份业绩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销售期间费用率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期间费用率为4.63%,与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47个百分点。此外,铜、铝等原材料价格较上年同期波动幅度显著降低,使得公司线缆主业的毛利水平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品销售净利率为3.72%,同比提升了2.39个百分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达股份的海外出口业务也在快速恢复。2022年,公司海外营收同比上涨超50%;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再次同比大涨59.04%,海外营收已达2.36亿元。
当下,通达股份主要出口产品有钢芯铝绞线系列产品、铝合金绞线系列产品、架空绝缘电缆和中低压电力电缆产品、新能源电缆等。销售区域覆盖南美、东南亚、非洲、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公司出口业务订单加速变现,海外营收将持续增长。此外,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和带动下,公司正利用在我国特高压导线领域主要的钢芯铝绞线产品细分行业的优势竞争地位,积极沿线国家输电项目建设。
新产品打开成长空间,新能源线缆业务增长迅猛
其实,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看似技术含量较低的电线电缆行业,其进入门槛正不断提高,而通达股份业绩创下历史新高,其核心优势正是公司持续强化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
今年上半年,通达股份研发投入达5443.93万元,同比增长10.46%。持续强化的研发投入,大幅增强了公司研发新产品的能力。目前,公司产品链丰富,其生产的裸导线类产品在标准、质量和产能规模上均持续处于国内优势地位。此外,公司还相研发了应用于轨道交通的阻燃 B1 级别电缆、70 年长寿命电缆、太阳能光伏电缆、各种类型防火电缆,在行业内保持第一梯队地位。
而在今年上半年,公司成功向市场推出了不锈钢包碳纤维芯软铝型线导线等新型产品。通达股份称,与普通的钢芯铝绞线相比,不锈钢包碳纤维芯软铝型线导线的线芯是碳纤维,碳纤维的强度远远大于钢绞线,同时,碳纤维不会被腐蚀,寿命也更长。此外,由于碳纤维芯的重量更小,意味着同样直径的导线,其截面可以更多由铝绞线构成,使得载流面积更大。今年上半年,公司已有两批次该产品的供货。
此外,通达股份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高压高频同轴电缆、水密电缆、阻水性电缆等科研项目进展顺利,新能源车用高压线缆及车辆用线缆业务有序推进,目前已通过部分主机厂的审厂工作。公司参与起草和修订的国家标准 GB/T 12971.1-2023《电力牵引用接触线》也已正式颁布。
华安证券研报称,目前,通达股份产品研发推广进展顺利,新能源汽车用车载高压线缆产品、充电桩电缆和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排的研发见成效。公司已取得车载用高压电缆(TATF16949:2016)和(CQC)认证,这意味着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拥有走向海外市场的国际通行证。
同时,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排通过了下游客户质量认证,为进入新能源领域开辟了途径。随着新能源汽车迎来全球需求共振和轻量化趋势增强,光伏电缆、车载电缆和充电桩电缆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增长。
为了加快产能布局和实现产能量产,公司于2023年5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6.5亿元支持新能源线缆项目建设。新能源特种线缆项目总投资5.94亿元,建设期为12个月。达产后,预计可形成年产新能源光伏电缆34600KM、新能源车用特种电缆31500KM、充电桩用电缆1100KM的生产能力,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4.59亿元,年均利润8225.91万元。
双轮驱动优势尽显:成都航飞加速突破
通达股份全资子公司成都航飞主要从事飞机结构零部件及大型关键结构件的高端精密加工制造服务,产品包括机体钛合 金、铝合金框、梁、肋、接头等数控加工件,钣金成型模具、复合材料成型模具,产品覆盖多款主要军用机型以及中国商飞 C919、C929 等民用机型。
通达股份表示,今年上半年,依托成都航飞在航空器结构件精密加工业务所积累的技术优势、管理经验和客户关系,实现了业务范围由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向部组件装配的纵向延伸。
当下,成都航飞正加速突破。华安证券研报称,目前子公司成都航飞作为中国商飞C919的供应商已达到军工三级保密资格,促进公司军工业务进一步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高毛利。
此外,为了布局组件制造与装配并进的业务,成都航飞正积极开展航空零部件基地建设项目和新都区航飞航空结构件研发项目建设,成为国内航空零部件行业首家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德国DST智能化航空零部件柔性加工生产线的民营企业。随着2023年底项目陆续建成后,将大幅提升飞机零部件生产效率。同时,航飞航空飞机柔性装配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意味着公司切入航空零部件制造核心装配环节。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控股子公司通达新材料业务也在持续发展。基于与电线电缆业务原材料的相似性,提升了公司原材料铝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新材料业务主要产品为铝板带,近期,公司提升新材料业务的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新材料业务毛利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新能源领域的兴起提升了铝的需求,促进公司新材料业务稳定发展。
在我国产业结构加速升级之际,通达股份通过强化管理、增强研发实力,不断推出新产品等优势将成倍放大,未来,公司也必将实现更大的发展!
调研记录|通达股份(002560SZ):现有航空零部件订单饱满,产能不能满足订单需求
智通财经APP讯,通达股份(002560.SZ)在6月28日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现有航空零部件订单饱满,目前的瓶颈仍然在于现有产能不能完全满足在手订单需求。公司募投项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施完毕,主要在于募投项目需购置国外大型进口设备,此类设备的生产和调试周期均较长。公司的进口设备购置主要通过代理贸易商采购,目前购置渠道畅通,暂未收到针对性的禁售、禁运通知。为缓解目前的产能瓶颈,公司已采用增购国产单机设备的方式先行解决,目前效果良好。成都航飞“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已完成部分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并开始批量生产。成都航飞拥有目前国内同行业民企唯一一条大型铝合金类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柔性生产线,相比单机设备,其生产效率有很大提升,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更可靠,且由于自动化程度极高,操作工数量会有非常大的下降。
具体实录要点如下:
一、成都航飞简介:
公司于 2016 年收购成都航飞 100%股权后,成都航飞成为上市公司“立足主业、深耕军工”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成都航飞在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已深耕多年,主营军机、民机零部件和医疗器械零部件的精密加工服务以及飞机工艺装备制造,尤其在军、民用飞机的框、梁、肋、接头等结构件制造方面技术突出。目前,成都航飞客户覆盖中航工业下属多家军机主机厂以及多家科研院所、中航国际以及新华医疗等。成都航飞技术实力强劲,业务发展迅速,在飞机零部件精密加工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成都航飞于 2016 年开始建设“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成为国内航空零部件行业首家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德国 DST 智能化航空零部件柔性加工生产线的民营企业。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内飞机零部件加工单人单机、人员密集、效率低下的传统模式,进而实现数字化、无人化、集约化、效能化的智能高效生产。现该项目已完成部分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并开始批量生产。
二、投资者问答
问:增发项目的方向主要是投资两个基地,目前没有因市场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变化或有所调整吧?
答:增发募投项目没有发生变化或调整,近几年中国国防装备发展提速,将给成都航飞提供高速发展的好机会,公司会紧抓机遇,积极利用现有产能的同时加大新产能投产进度,按照募投项目实施计划积极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问:从增发项目的资金使用来看,未做厂房等土建工程安排,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直接使用已有厂房或者公司在前期建设中做了安排?
答:本次募投前公司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厂房土建已完工,本次募投不涉及厂房土建;新都区航飞航空结构件研发生产项目所需厂房由政府承建、公司租赁。公司将在政府建成的厂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积极推进非公开发行项目的建设工作。
问:增发项目的资金主要用于购置设备,而其中的进口设备又是重点,在目前欧盟、日本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的大环境下,公司所需的设备是否有幸不属此范畴,设备购置进展是否符合预期?还是有所延误?
答:公司的进口设备购置主要通过代理贸易商采购,目前购置渠道畅通,暂未收到针对性的禁售、禁运通知,公司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正常。
问:既然无需新做厂房,而人员培训也是按计划同步进行的,公司前期对航飞的投入又是非常成功,从募资到位至量产为何需要 3 年时间?是需要根据订单情况逐步扩产?还是设备的购置周期太长或是有其他原因?
答:公司现有航空零部件订单饱满,目前的瓶颈仍然在于现有产能不能完全满足在手订单需求。公司募投项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施完毕,主要在于募投项目需购置国外大型进口设备,此类设备的生产和调试周期均较长。为缓解目前的产能瓶颈,公司已采用增购国产单机设备的方式先行解决,目前效果良好。同时,公司也在积极与国外设备厂商沟通,争取能够按计划早日将设备采购到位,完成募投项目建设。
问:从募资到位至部分设备开始发挥效益时间是多久?
答:公司正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的相关事宜,在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到位之前,为了保证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公司已经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度的实际情况等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
从国内采购设备和从国外采购的设备,因采购周期和安装调试时间有所不同,具体发挥效益时间要据募投项目建设实施的情况具体分析,请投资者持续关注公司后续的相关动态。
问:请问在三期投资量产后其产能与二期产能之比是一期的一倍?二倍?
答:成都航飞 DST 设备三期安装调试并完成联机后,将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程度,其产能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内飞机零部件加工单人单机、人员密集、效率低下的传统模式,进而实现数字化、无人化、集约化、效能化的智能高效生产。
近几年中国国防装备发展提速,将给成都航飞提供高速发展的好机会,公司会紧抓机遇,积极利用现有产能的同时加大新产能投产进度,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问:相信公司对同行爱乐达也是比较熟悉的,单从设备的产能对比的话,在三期产能全部释放后比爱乐达如何?
答:成都爱乐达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自 2004 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且多年来一直深耕市场,其和一大批行业内的其他先发企业均是我们学习的模范和榜样。成都航飞是在2016年被通达股份收购后才与爱乐达等企业进入正面竞争,短短五年来,市场占有率已有极大增长,成为每个同行业公司都极为重视的竞争对手,相信在募投项目建成后,成都航飞与爱乐达等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成都航飞相比其他公司主要的竞争优势有以下几点:(1)技术优势。成都航飞总经理及所有高管均为技术出身,且自航飞 2008 年创立至今一起参与技术研发,对航空零部件制造业理解深刻,技术思路统一,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批量化的产品研发设计工作;(2)团队优势。成都航飞秉承“做专、做精、做强”的企业文化,凝聚了一大批优秀员工共同为“产业报国”的目标奋斗,团队稳定,战斗力强;(3)管理优势。成都航飞根据自身情况,打造了独特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快了产品研发及生产效率,并在保证同样产能的情况下,降低生产线员工的数量及生产成本;(4)装备优势。成都航飞拥有目前国内同行业民企唯一一条大型铝合金类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柔性生产线,相比单机设备,其生产效率有很大提升,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更可靠,且由于自动化程度极高,操作工数量会有非常大的下降。随着军机、民用飞机、无人机零部件产能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公司上述优势将逐渐形成突出的规模优势,并将最终转化为更明显的市场优势。未来公司将会继续大力发展智能化制造技术和柔性化生产技术,并根据市场及公司实际情况逐步开展更多新型延伸业务,积极拓展航空零部件产业链,争取早日将成都航飞建成让整个市场尊重的优质航空产业供应商。
[免责申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来源于企业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文字略有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原始纪录以及更多信息请参考企业相关公告。
通达股份董事长交棒妻子 儿子任副董 女儿接过投票权
从事电料、电缆行业近30年后,今年54岁的史万福选择“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转交妻子、儿女接手。
10月28日,上市公司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通达股份 002560)披露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原董事长史万福与史梦晓签订《表决权委托协议》,史万福自愿将其所持有的通达股份全部股份(注:1.09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4.52%)对应的表决权及投票权独家、无偿且不可撤销地全部委托给史梦晓行使,史梦晓同意接受该委托。
史梦晓为史万福与马红菊夫妇的女儿。
1天前的10月27日,史万福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其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董事以及董事会下辖各专业委员会相应职务。辞职后,其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辞职报告已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同一天,通达股份董事会全票审议通过选举马红菊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史家宝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副董事长。其中,马红菊今年53岁,为史万福的妻子;史家宝今年23岁,为史万福和马红菊夫妇的儿子。
资料显示,史万福生于1965年,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其在26岁(1991年)开始创办通达股份的前身通达电料厂,后者早年主要经营钢芯铝绞线业务,主要客户为各地县级或市级电力局,产品用于各省的电网建设,分布在安徽、山西、河南等省份。
20年后,2011年3月,通达股份正式登陆深交所中小板进行公开交易。据2019年半年报显示,目前通达股份的主要业务包括四大类,分别为钢芯铝绞线系列、铝包钢绞线系列、铝合金绞线系列等架空导线类系列产品;电气化铁路用接触线及承力索系列产品;架空绝缘电缆系列产品以及子公司成都航飞生产的航空零部件和医疗零部件产品。
2019年三季度报显示,今年1-9月,通达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2.81亿元,同比下降21.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906万元,同比增长183.3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1亿元,去年同期为-3.92亿元。
关于接任通达股份董事长的马红菊,通达股份曾在招股书中表示,自史万福创办通达电料厂开始,马红菊便一直协助、配合其经营管理企业,并自1991年建厂起任通达电料厂财务科长,随后任通达股份财务总监、副董事长。
而新任副董事长史家宝,自2018年12月起在通达股份工作,从事企业管理改善、企业推广及员工招聘等工作,2019年6月经股东大会选举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
截至10月28日收盘,通达股份股价下跌0.49%,报6.09元/股,总市值达27亿元。
新京报记者 肖玮 林子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郭利
记者联系邮箱:xiaowei@xjbnews.com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835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