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老龄化社会来临,你想过如何养老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养老的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关注,今年的11月1号,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施行,那么,人到老年,生活怎么办?如何养老才是更理想的生活方式?新《办法》的施行对于养老机构又有哪些意义?来看我们的记者调查。

老龄化社会来临 养老机构需求凸显

长春老人(82岁):

我孩子都在外地呢,现在我们都想好了,互相能照顾就互相照顾,等不行的话,就找个人吧,男保姆。

长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 丁永:

咱们长春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18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2.1%,最近这些年基本每年在一个百分点的幅度在上升,可以说老龄化程度已经日益加深。

这是长春市一家养老机构午餐时的场景,这家养老机构也是吉林省民政厅打造的吉林省养老示范基地,主要收治失能、半失能、失智的住养老人。

养老院,几年前人们对于这个词还很避讳,很多人对养老院的印象还停留在环境脏乱差、服务更是无法考量的过去式,谁家的老人进了养老院,似乎与子孙不孝直接画上了等号。但随着时代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在政府各种养老政策的支持下,各类医养结合,文养结合,康养结合的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蓬勃发展,人们的观念也悄悄发生了变化,现在,养老院成为了很多老人养老的选择。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家属:

这里边还是比家里边好多了,就是不管是这个饮食,还是起居各方面,他们都是专业的嘛。

记者:

那你看见妈妈现在这个情况 ,是不是也很放心?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家属:

也很放心,以后也是我的选择。

目前,这家机构内共接收了19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护理工作人员75人,对失智老人的照护比例达到了1:2,失能老人照护比例达到了1:3,基本满足了住养老人在心理上、生活上、康复训练和医疗方面的整体需求。

吉林省颐乐康复中心养老服务部主任 王宇:

主要就是打造咱们的医养结合,住养的老人有疾病时,可以第一时间把咱们的健康移到床头,进行一个诊查,跟家属有一个沟通。康养这块儿,我们可以把老人送到康复大厅去做康复;文养结合则根据老人自身的一个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一个跟踪,建立个案。

长春仁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晨:

我们最典型的一个病例,就是有一个老人是住院老人,他也没有任何症状,然后在我们院突然就脑血管疾病突发了,因为我们院内自己有CT、核磁等等这些设施设备,我们还有专业人才,从他检查到最后送进我们的手术室,开始做血管介入手术,一共才三十几分钟,这是我们院最大的一个特点。

记者 徐颖:

这些小工艺品都是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老人在社工师傅的带领下亲手制作而成的,在这里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同时在这个活动大厅还可以唱歌、跳舞、扭秧歌。

记者 徐颖:

现在的时间是中午时间,大部分老人都已经休息了,没有睡意的老人就可以选择在这里打打牌、下下棋、活动活动手指、锻炼锻炼脑筋。

今年的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自今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和旧《办法》相比,新增了17条内容,且修改了多达29条内容,对养老机构的服务提出了更加全面、规范化的要求,完善了养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方式。

长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 丁永:

新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出台,对我们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的备案管理,包括它内部服务的规范和它的运营管理,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依据,将来对养老机构提高它的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对于养老机构一些违法违规的处罚也有了依据。

据了解,目前,长春市养老机构公办的市级和区级社会福利院6家,农村福利中心98家,各类民办的养老机构已经有389家。新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出台,为顺应时代发展和养老服务的新变化、新情况,提供了全新的政策支持,今后,养老机构的发展无疑将更加健康有序,养老机构的老人们生活质量将更有保障,晚年生活将更有尊严。

长春老人:

祝福老年人越活越年轻。

长春老人:

多活几年,看看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依托社区 居家养老遍地开花

看得出来,现在的养老机构和若干年前我们印象中的养老机构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医养结合、文养结合、康养结合,让养老机构的老人生活的很幸福,也正在成为很多家庭中老人的养老选择。不过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老人还是少数,对于更多家庭来说,还是让老人居家养老的更多。随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在我们熟悉的生活环境里,居家养老也将成为大多数老人的选择。

在长春市曙光街道师大东电社区,优美动听的旋律令人沉醉,这是社区引进的居家养老中心正在开展的合唱团活动。除了唱歌,每天这里还有舞蹈、书画室、棋牌、乒乓球等多种文化体育活动,满足老人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

别看老人们年岁大,但个个精神矍铄,老人们说,参与社区活动让他们找回了年轻时的自己,如今他们老有所乐、老当益壮。

社区老人:

首先我们自己身体要健康,不拖累儿女,不拖累别人,然后我们有小团体活动,大家愉愉快快地在一起,社会又给我们提供相应的保障,我们就是与时俱进吧。

社区老人:

现在社区服务得特别好,健身、锻炼,然后有啥事找社区。

吉林佐佑颐养服务有限公司南关区区域经理 徐娜:

居家养老,我们是依托于社区,每周给老人是义诊一次,咱们这个义诊也是多元化的,同时老人还可以到我们这来做做体检;用餐我们每天是三餐,中餐这一块儿我们就是有老人需要的话,我们一公里半径都是给老人免费送餐;活动每天都有,只要是我们这个辖区里面的,他(她)都可以过来免费参加。

在提供丰富文化活动的同时,居家养老中心依托社区,还推出了医疗保健、上门维修、打扫卫生、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和送餐上门等一系列服务内容。其中一部分是收费的,还有一部分是无偿的,为辖区居民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助餐、助洁、助医、助行等方面全面保驾护航,让老人不用走出家门,就解决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难题。

社区老人:

居家养老这些孩子都对我们特别好,拿我们的老人,妈妈、奶奶、爷爷的叫,特别亲切。我们要想买东西,买了以后拿不动帮送家去。

社区老人:

儿女都不在跟前,所以说我们就把这儿就当成我们的家了,居家养老的这个地方跟家是一样的,孩子们都特别热心,另外那个菜饭做的花样特别多。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居民们之前团购的商品到货,便民服务超市格外热闹,蛋类、肉类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物美价廉。

而在一旁的健康小屋内,合作单位的医生正在为老人定期体检,免费做个体检,老伙伴们聚在一起唠唠家常,再顺便买点菜回家,老年的日子同样过得有滋有味。

吉林佐佑颐养服务有限公司南关区区域经理 徐娜:

比如现在他(她)需要鸡蛋,他(她)就会说鸡蛋我要来一份。

吉林佐佑颐养服务有限公司南关区区域经理 徐娜:

针对于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我们都要是送到家里的。有些活力的老人他(她)能来取,他(她)就直接到这儿检查身体或者量量血压什么的,他(她)就顺路有的时候就取回去了。

师大东电社区有2600多户住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1600多人,据统计引进社会组织后,从2018年到2019年有偿服务400多次,无偿服务达上千人次。

而像这样的居家养老模式,并不是个例,目前长春市已经有100多个社区引进了社会服务组织,基本实现了长春市城区的全覆盖。按照国家要求,今后新建住宅小区都要配套养老服务用房,相信以后在各个社区,会有更多的适老服务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惠及更多老年人。

长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 丁永:

老人可以就近到社区去做一些日常的文体活动、学习、康复理疗,也能给老人做一些上门的服务。现在长春市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这种多层次的养老模式,我们民政部门大力鼓励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这种居家和社区的养老服务,使老人能获得更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 徐颖:

其实不论选择哪种养老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一份乐观豁达的心态,都是非常重要的,相信随着养老政策利好消息的不断出台,老年人的生活也将越来越丰富多彩,真正的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多些关爱 让老人跟上时代节奏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我们已经逐渐开启了智能生活,上网浏览新闻、微信支付购物、网上预约挂号,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但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让他们完全掌握这些应该说还有困难。昨天我们的节目里报道了,11月15号,国务院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旨在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如何帮助这些老人尽快熟悉当下的生活方式,融入智能生活中,社会还需要对老人多些关爱。

滑动手指,浏览一下新闻,刷刷小视频,从开始的老年机,到现在的智能机,老年人如今也享受到了智能生活带来的便利,不过,除了上上网、玩玩小游戏,了解一下国内外新闻之外,在各种各样需要手机操作的数字生活中,老人们往往有些懵。

长春老人:

眼睛现在瞅着不是那么太准确, 眼睛多少有点花,但是一点点还行。

记者:

你觉得你现在使用手机啊,这些智能设备的时候使着流畅吗?

长春老人:

不太流畅,有的,支付宝啥的都不会,银行卡有时候现在将学会。

长春老人:

反正就接接电话,打打电话。

记者:

发发微信?

长春老人:

微信啊,不会发。

长春老人:

查询一些信息的时候有点困难, 比如说查费用啦,还有一些病情啦。

今年53岁的李志在医院刚刚做完了几项检查,此刻他需要取出报告单,但自己拿着手里的条形码对着机器摆弄半天,打印机器也没有任何反应,无奈只能向旁边的一位年轻人求助。

很快,三项检查报告单打印完毕,还有两项结果没有出来,只能一会再来取。

向身旁人求助,询问工作人员,让子女帮忙,采访中老人们坦言,一旦遇到弄不明白的网络操作问题,他们通常会向周围人求助。

其实在一些公共服务场景,早已推出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特别是方便老年人的举措,从公交车上的老人专用座椅,到医院的导诊服务,从手机中自带的大字显示设置,到乘坐公共交通的敬老卡,这些都处处体现着对老人的关爱之情,社会正在努力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地铁2号线文化广场站值班站长 王美婷:

文化广场客流较大,每天老年乘客大约能占三分之一左右,对于现在的设备,不是很会用,比如说平时正常的买票,不会选择站点,不知道该买几块钱的票,到哪一站下车,甚至于进站了之后不知道应该下楼进行乘车,我们正常的机器前面,都会有工作人员对乘客进行引导,在非高峰时间段也可以正常使用敬老卡进行进站,方便出行的。

然而面对越来越增多的老年人,面对智能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像这样的为老服务,为老设施显然还需要再多一些,涉及到相关部门的服务还需要更广泛一些。只有全社会都来帮助老年人,他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智能生活带来的便利。

记者 徐颖: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融入到智能生活当中,除了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适老设施之外,作为年轻人,我们也有义务帮助他们更好地推开数字之门,多一些关心和关爱,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跟上时代的节奏,享受幸福的晚年。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高端别墅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高端别墅门窗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8305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记者暗访一线工人安全帽:低至五元,手捏即凹陷
下一篇: 讲好山东故事:临朐故事|五井镇茹家庄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