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记广西贵港民间彩灯:正月祈福高高挂 指尖艺术代代传
中新社广西贵港2月4日电 题:记广西贵港民间彩灯:正月祈福高高挂 指尖艺术代代传
作者 钟建珊 林艳华
图为2月1日,潘铁明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制作彩灯。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正月初十祠堂挂彩灯祈福是传统,过去一年,族里新生了多少男娃只要看灯盏数就知道了。”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东龙镇彩灯第四代传人潘铁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自己的工作室中,70岁的潘铁明长满老茧的手捻起一张手工纸,飞速地翻折成两厘米宽,捋平、裁剪成长条,沾一抹浆糊水,卡准彩灯架各部位衔接处转圈绞拧固定,三五分钟的功夫,彩灯的框架雏形展现眼前。
潘铁明说,彩灯是功用广泛的人文事俗载体,具有敬神祭祖、驱邪纳祥、祈福禳灾等寓意。在贵港当地坊间,家庭新添男丁有到家族祠堂挂彩灯祈福的传统。
图为2月1日,潘铁明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制作彩灯。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记者在潘铁明的工作室看到,墙壁上粘贴了不少彩灯样式照片、手绘傩舞脸谱等。潘铁明说,潘氏彩灯色彩丰富,贴花、剪纸、泥人面塑、书法、绘画等多种传统元素杂糅其中。为新生男丁祈福制作的彩灯也叫走马灯。豪华版的走马灯高约一米,形状如小楼阁,呈四面体或六面体,分两至三层;上有蝴蝶、蝙蝠、牡丹等剪纸装点,下有流苏、诗词、年画缀尾。中庭阁楼内置文曲星、财神、武生等生动泥人面塑或坐或立于其内,宛如一个微缩世界。
“彩灯的款式很多,只要你有创意,没有我做不出来的彩灯。”潘铁明笑着说,他25岁时从父亲手里接过彩灯传承重任,近半世纪的年岁打磨,让他的手艺日益纯熟,并将潘氏彩灯技艺扬名广西区内外。2014年,潘氏彩灯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2月1日,潘铁明制作的彩灯在贵港市园博园灯展上展示。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每盏彩灯的制作过程都不一样,我也记不清一共有多少步骤。”潘铁明说,彩灯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大体分图纸设计、扎灯架、绘图、上色、制人物模具、组装等流程,每盏彩灯的制作约需耗费一周时间。
由于年至古稀,潘铁明如今每年制作彩灯的数量不超过30盏。“临近岁末,街坊邻居上门来请求订做彩灯,也有人出高价求订制,我都推掉了。年纪大了,手脚没有以前灵活,怕接了单赶制不及。”潘铁明说,近年来他一直希望能带学徒,将自己的手艺传给更多人。
“我会把手艺传给自己的儿女,再通过他们传给孙子辈。彩灯技艺代代相传,不会断。”潘铁明说他对彩灯技艺传承很乐观,他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了自己的五个儿女,其中小儿子潘闪龙悟性最高,也最勤勉,他计划将潘氏彩灯第五代传承的接力棒交给幼子。
图为2月1日,贵港市园博园的灯展。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贵港市委宣传部文明科副科长陈松杰说,贵港市彩灯技艺传统源远流长,除了潘氏彩灯外,还有众多门类的花灯技艺通过传承人的接力薪火延续。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当地港南区木格镇彩灯传承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其中,木格镇周氏彩灯至今已相传十代,周氏彩灯呈六面体,形体美观大方,主色调为红、黄、青三种颜色,表达兴旺、喜庆的寓意。近几年每逢新春,木格镇彩灯求制订单纷至沓来。在贵港港北区,当地油纸伞第十六代传人韦军民将自己的制伞技艺运用于宫廷式彩灯创意开发中,让油纸伞和彩灯技艺共同相融发展。
图为2月1日,潘铁明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制作彩灯。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今年春节期间,贵港市园博园内将举行大型彩灯展。”陈松杰透露,参展彩灯超1200盏,均收集自贵港民间各地,除了包含出自匠人的潘氏彩灯、木格镇彩灯等外,还有大量青少年的创意彩灯作品,让新旧款式彩灯在新春夜晚相映点亮夜空。(完)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829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