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对人们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的物件儿了,它是加在门、箱子、抽屉等物体上的封缄器,要用专用的钥匙才能打开。存物、出门要上锁,取物、进门要开锁,保证每个人对自己财产所有权的就是那把人们挂在腰间或放在包里的钥匙。拿着它进出自如,如果把钥匙忘到了屋里,或者是丢失了,就会被拒之门外,成为有家不能归的人,那滋味可是难受之极的。这时就急需配一把同样的钥匙,解决这个不时之需,配钥匙的就是个急人所急的老行当,在保定也如其他地方一样,经常会看到配钥匙的摊点和等待着配钥匙的人。
(保证财产所有权的钥匙)
钥匙和锁具不仅在保定,在全中国乃至世界也是历史相当悠久的,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已经有五千年历史。最早的锁没有机关,只是做成老虎等凶恶动物的形状,想借此把小偷吓走,只能说是一种象征性的锁。还有石锁,并没有钥匙,只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来防止别人随便进入。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也不过就是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具——门插管儿。
(木锁“门插关儿”)
据说鲁班是我国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按他的生卒年月计算,也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那时的铁制三簧锁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并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现代锁的兴起,首先是由18世纪英国人发明了“焊钩锁”。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弹子锁,是美国人小尼鲁斯·耶鲁于1860年发明的。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美国人耶鲁发明的弹子锁原理图)
钥匙对于锁来说,那是至关重要的,人们给“锁”叫铁将军,它在门上一站,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钥匙”叫“铁将军的克星”,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锁对于人们的生活那是无处不在的,门上、柜子上、抽屉上,处处都有,保护着个人的物品、财产等,一把锁在,把所有的人包括自己都拒之门外,只有拿着钥匙,才是门和柜子里一切的主人。因此,钥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如果无意中把钥匙丢了、弄坏了,那就非要重新配上一把不可,正是有着这样的需求,配钥匙这个行当伴随着锁具的应用就出现了,并且只要锁钥存在,这个行当就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锁和钥匙)
锁是铁将军,一旦没了制服它的钥匙,对于普通人来说那就是一道关口。但到了保定锁匠的手里,他们能轻而易举的把锁打开,还能给你马上制作出一把新钥匙来,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请继续阅读《让铁锁开口说话的巧手(下)》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829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