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从“忧居”到“优居”重庆铜梁加速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

李慧敏 张浩 封面新闻记者 杨渝

两天前,正好是重庆铜梁侣俸镇的赶场日子,保宁村村民谢世财赶场回来后,就忙着给鸡喂食;同一时间,铜梁区虎峰镇石柱村村民秦伦菌正在新房里打扫清洁卫生,准备一会儿生火做饭。

“以前的房子常年没人住,成了危房。现在好了,国家出钱帮我盖了新房,自己基本上没花什么钱。”秦伦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谢世财是低保户,秦伦菌是建卡贫困户,他们都是铜梁区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受益者。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铜梁把农村危旧房改造纳入重点民生事项和脱贫攻坚重点内容,经个人申请、村社评议、镇街核实、公示上墙后,铜梁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055户(C级5177户、D级3878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482户、低保户2044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4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171户。

记者了解到,改造加速推进,还有更多户型供选择。在之前已有的3套危房改造施工图纸的基础上,2018年,铜梁区住房城乡建委又根据1到2人户的D级危房改造需求,增设了2套建筑面积分别为46.69平方米、48.73平方米的施工户型供农户选择,还聘请了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房屋改造、新建进行逐户核查和竣工验收,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而在改造过程中,严格按照每户实际情况,采取重建、迁建等多种方式,以彻底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以秦伦菌为例,肢体4级残疾的他,之前长期在外打零工,老家房子开裂成了危房。今年,他留在家乡虎峰镇务工,需要在家居住了。当地党委、政府将他家纳入2020年危房改造计划后,却发现房屋是在两家邻居中间的夹墙房,原址改造存在困难。包村干部、帮扶干部、村干部齐上阵,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决定选新址迁建,利用补助款为他建起了新房。

择址迁建,对于铜梁区旧县街道大观村9社低保户张伦友来说更为紧迫。“靠着山岩,雨下大了,住起都怕。”之前张伦友一家居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土坯房屋内,屋面、门窗等均出现破损,加上存在山体滑坡和地质灾害隐患,改造房屋、住上新房,成了张伦友一家期盼已久的心愿。

2019年,旧县街道通过迁建方式,为张伦友一家建起了三室一厅的大平房,还安装了不锈钢栏杆,新房看起来就像个小洋楼。“政府补助了四万五,自己只花了5000元,就住上了新房。”张伦友自豪地说,“大家都说我现在相当于住进城里了。”如今,张伦友一家已经脱贫,从这间新房开始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近三年来,铜梁区还结合危改项目,通过“积分制”,把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常态化开展“最美庭院”“最美院落”评比,呈现“过去挣工分,现在挣积分”的火热场面。

只要天气晴好,铜梁区太平镇万寿村7社的建卡贫困户张碧秀和老伴赵祥林就喜欢坐在房屋门口聊天。黄墙红瓦的房子在周围农房中格外显眼,这是去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中新建起来的。院坝里有点菜皮、墙上有点污渍,张碧秀只要一看见就赶紧给清除了,“现在住起新房子要爱干净,我们家去年还评上了‘最美庭院’哦。”

“做梦都没想到我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张碧秀的这句话道出了铜梁所有通过危旧房改造住上新房的群众的心声。

记者手记:“十三五”期间,铜梁区坚持把C、D级危房改造纳入重点民生实事,按时序进度强力推进,让农村困难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安居方能乐业,圆了贫困群众的“安居梦”,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让他们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致富奔小康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隔热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829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下一篇: 让课桌椅和学生一起“长高”,南京投入5000万元进行课桌椅标准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