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网 文化频道】汽车品牌是一个极为特别的存在,因为汽车产品是重工业与国际贸易当中的霸主,生产难度高,供应链复杂,因此每一个生存下来的品牌都经历过艰辛磨难,各汽车品牌都希望将自家文化的独特性展示给消费者。
自19世纪末以内,已有一千多个品牌出现于汽车领域,然而十有八九已灰飞烟灭消逝在历史中,多数发达国家所拥有的汽车品牌已从百年前的一百多个缩减至寥寥数个,比如超级强国美利坚仅剩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集团与一个特斯拉,日本仅剩五六家,法国三家,意大利除了菲亚特集团就剩一些小众的,曾有近200个品牌的英国汽车产业仅剩损失殆尽。
品牌如此多,命名的法子必然是千奇百怪,笔者将以此文为铺垫,浓缩一些有趣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马自达:源于拜火教
那个……其实……马自达这名字真的来自拜火教。
事情是这样的:波斯帝国当时有个国教叫Zoroastrianism,翻译成中文就叫琐罗亚斯德教,不过我们中国人更喜欢叫他们祆(xiān)教或者拜火教。
既然叫拜火教,当然就是对火有天生的崇拜了,举办宗教活动的时候就是这个玩法:
然后他们的教义里面的神,不是一神,也不是多神,而是更具备辩证精神的二元神 ——
正派是一位善神,代表光明,叫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对,就是马自达那个Mazda。
反派是一位恶神,代表黑暗,叫安哥拉·曼纽特,Angra Mainyu,跟马自达对着干的坏蛋。
那么马自达Mazda大神长什么样子呢?
金庸小说里面的“明教”(Manicheism)也是从波斯这边传过来的,同样用了拜火教的明暗二元神概念(教主阳顶天这名字听着就很拜火教),不过在拜火教的基础上还加了点基督教的元素,进入中国之后还混合了点道教、佛教、白莲教的成分,各种教义都上位,总有一款适合你,这种混合宗教可真生猛……
相传,马自达创始人松田重次郎给公司去英文名的时候去查了下英文词典,找到Mazda这个词的发音“マツダ”跟“松田”日语发音差不多,就用上了。
拜火教的火焰非常神圣,听说伊朗有些地方保存的胜利之火源自两千多年的火种,教徒供奉的火种还分为各种等级,高端的圣火得用高级木材引燃。
所以马自达现在都不太愿意整电动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化石燃料烧出来的能量才纯正(狗头),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马自达坚持投研发成本去整新的六缸汽油机(但我真的好期待呀)。
正因为崇尚火,所以拜火教整的红色敢认第二,你们其他品牌敢认第一?
此外,拜火教对洁净的追求很苛刻,认为污是罪恶,教徒们要尽可能保持水源和大地的清洁,我翻译一下就是“创驰蓝天”……(狗头)
实际上,那些产品策略与教义之间的宗教联系是我瞎编的,不过Mazda命名来源和那些教义倒是真的。
大众:起源于一场战争的庞氏骗局
作为笔者最喜欢的汽车品牌之一(另一家是丰田),大众品牌最不缺的就是年产量、平台化技术和黑历史……
关于大众品牌的诞生,笔者的定义是“一战的延续,二战的副产品”。由于本网站并非历史或军事专业网站,若本文涉及过多非媒体注册领域的敏感信息便会被审查下架,因此我就只是简单描述一下历史脉络。
德意志在1971统一之后,工业一路腾飞,煤炭与钢铁产量迅速超英赶美,把万年搅屎棍英国和高卢雄鸡吓得够呛。1913看着全球都平平静静,实际上老早实现工业化的大帝国们都在明争暗斗,在全球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利益,而巴尔干在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英法德俄、当地独立组织多方的折腾下成了火药桶,奥匈皇太子在萨拉热窝自作孽只是一个引子,有没费迪南大公,战争都要打。
结果打了3年,协约国和同盟国谁也没打出个名头来,就是不断往战壕里面填人命而已,最终1917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东边赤化了……第二年,德俄《布列斯特和约》妥了,接下来各国拿出最后一点青年人口和工业资源之后都精疲力尽了,然后一场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死了将近1亿人,不打了不打了。
一战拆散了三个大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德意志帝国,所谓战胜国(实际上只是惨胜)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重新确立了这世界由谁剥削谁(美其名曰“确立新的国际秩序”)。德国面临着几辈人才赔得起的战争赔款,矿也给了法国,没办法用工业生产来偿还,货币大幅度贬值,失业率激增,德国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结果美国1929来了个大萧条神助攻,最终把一个奥地利落魄画家一手捧上了德国一把手的位置。
画家上台之后,德国通过无限借贷来重建生产秩序,失业率大幅度降低,画家上台前5年GDP总计增长102%,“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实现了,接下来就是“每个德意志职工拥有一辆小汽车”——Volkswagen,由Volks与Wagen两个词组成,意为“人民之车”,这座工厂就是为实现上述“诺言”而生的。
希特勒钦点的项目接盘侠是伟大的汽车工程师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博士,保时捷老爷子奉命设计一款廉价实用的“国民车”为每一个德国家庭服务,颇有追求的画家还要求这款车拥有美学造诣。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Volkswagen开山之作——大众甲壳虫。因为试装车出产的时候,大众工厂还没建成,所以首批甲壳虫实际上是在保时捷小作坊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保时捷品牌的作品。
保时捷老爷子是爱好和平的,但画家不是。画家除了向帝国们无限骗贷款之外,还发起众筹来盘剥民脂民膏,大众甲壳虫就是其中一个案例。当时德国民族并不能直接购买甲壳虫,他们必须通过“甲壳虫储蓄计划”每一周购买5马克的邮票(国民平均收入32马克/每周)来集齐共计990马克的甲壳虫购车款,相当于1938年的396美元,等同于一台小型摩托车,极有吸引力。
只不过,一直到欧洲战争开打,也没有任何德国民众集齐990马克,33.6万众筹者支付的购车款全部落入画家集团手中,变成了前线的坦克与轰炸机。没有任何一位众筹者拿到了甲壳虫,这些钱用来支持了第三帝国的工业建设,促成了军队扩张。
对于那些借钱给三帝的国家而言,同样是懵逼的。因为德国借了他们的钱造坦克,再拿炮口对着他们,就可以凭实力不还钱了…… 这逻辑太完美。毕竟资本是没国界的,英国用尼德兰银行借出来的钱灭了荷兰帝国,苏联用美国资本家大萧条期间提供的资金机器完成工业化并压制美国,日本用美国卖给它侵华用的钢铁石油轰了珍珠港,中国用英国卖的斯贝发动机组建了飞豹航空队……
绞死资本家自己的绞绳,全球资本家都在卖,而且向来热销。
宝马/萨博/菲亚特:跟“农机二厂”差不多
有些车企的中文名听着高大上,实际上外文原名很普通,念起来跟“沈阳市农机二厂”差不多。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吧,BMW的全称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其中AG是德文Aktiengesellschaft(股份有限公司)的缩写,全文翻译过来便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实际上原名为Bayerische Flugzeugwerke AG,1922才改名为BMW)
罗列宝马百年历史就不必了,我就说个有趣的事情:BMW创立的时间是1916,而巴伐利亚王国是在1918德国战败之后才失去半独立地位并入德国的,所以BMW创立时还听令于地方国王。
巴伐利亚处在欧洲的东西与南北贸易交汇处,自古就好山好水易守难攻,贼拉有钱。看一下近年德国各州的GDP就知道了,南部黑森州、巴登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真的是富惯了:
神圣罗马帝国从1356开始整选帝侯制度,一直到1623终于取代普法尔茨公爵获得了选帝侯席位,巴伐利亚的政治地位得到跃升。
前文我们说过德意志帝国是1871开张的,此前普鲁士王国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三场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一帝国就是被拿破仑大帝撸掉的废物神罗),而富饶的巴伐利亚以王国身份进入帝国版图,并保有自己的使馆(以及外交权),地位仅次于普鲁士,他们甚至和普鲁士都有外交关系。
统一的德意志二帝给巴伐利亚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统一的邮政系统、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金本位制度, 再加上从1870普法战争那里捞来的50亿金法郎赔款(黄金结算!)、对阿尔萨斯-洛林大区的吞并(都德的《最后一课》记得么)、1875成立的中央德国国家银行,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业化走上了超级快车道。宏观一点来说,天时地利人和什么都齐了,德国的工业化还是基于电气化革命的,而英国基于蒸汽机革命,因此德国只花了30年就完成了英国100年工业革命的进程。
巴伐利亚州本身就有很强的工业启动能力,钱多、地理位置安全、河网密布、靠近阿尔萨斯-洛林矿区,再加上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宝马孕育的土壤就生成了,而最终促成其诞生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航空发动机的需求,缘由前文已经说过,就不再赘述了。宝马这节到此为止。
————
另一家著名企业叫萨博SAAB,虽然企业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已经倒闭多时,但现在恒驰汽车(恒大的汽车部门)还在利用它的技术遗产,因此可以拿出来聊聊。
SAAB的全名叫Svenska Aeroplan AktieBolaget,翻译过来便是“瑞典飞机有限公司”。我们将这个瑞典短语的三个首字母和一个词汇重音提取出来,就是SAAB,此为萨博名称之来源也。
1937年创办的瑞典飞机有限公司,主要帮国家政权提供打仗用的器械,而二战结束后,萨博也没什么要事需要大费周章了(虽然二战时它也没干什么,为虎作伥什么的交给后人慢慢评论吧),将其重工业生产力转为民用,倒是个非常善意+和平+能赚钱的好点子。1947年,Saab Automobile AB(萨博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如今我们聊到的SAAB是1947年的SAAB,而1937年的SAAB只在军迷界同行。
萨博首款量产车叫萨博92,这款车除了破100km/h的极速、飞机流线型设计等亮点外,还运用了当时极为先进的前驱平台。之后,萨博汽车还量产了萨博93、萨博GT750、萨博94 Sonett、萨博95estate、萨博99等车型,在北欧那高纬度、冰雪天较多的用车环境下,这些前置前驱平台的车型,在主动安全性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后驱车在雪地更容易打滑),而其良好的市场销售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萨博GT 750是世界上第一款标配安全带的轿车,安全性能成为萨博汽车的卖点之一。
关于萨博品牌的跌宕历史,各位可以点击下文进行查看,我已尽可能浓缩:
如今,恒驰汽车利用萨博原来的车壳子进行了试生产,但与2021上海车展发布的恒驰家族们没有太大关系。
————
菲亚特FIAT的意大利文全文叫Fabbrica Italiana Automobili Torino,四个单词分别代表工厂/意大利/汽车/都灵,也即是意大利都灵汽车工厂。
作为近现代西方列强之一,意大利其实没啥地位可言,当年罗马帝国的风范早已被消磨殆尽,西北边一个德国嚷嚷着自己是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画家整的三帝恢复了罗马建筑风格、罗马元首礼;东北边一个俄罗斯总是自认为奉了东罗马帝国的正朔,跟土耳其打了十几场战争,东正教信得入神,“沙皇”一词也是源于“凯撒”。其实后面两个都是伪劣假冒的玩意,倒是最弱的那个意大利才是罗马帝国的正式继承者,不信你问问罗马城在德国还是在俄国……
按照不严谨的推论(也就是我个人的瞎想),意大利疆域的没落是从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开始的(意大利这个国家出现得很晚,因此我只从现代疆域入手讨论)。虽然奥斯曼攻陷的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对死了一千年的西罗马帝国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奥斯曼土耳其拦着东西方贸易道路之后,有个叫哥伦布的憨憨借钱去西边找印度,由于这人数学太差、运气太好,15世纪末发现了新大陆,大西洋东岸的西欧国家们逐渐成为了欧洲的新霸主,意大利只能困在地中海窝囊下去。
到17世纪末,意大利已经从欧洲主导者退位成为欧洲经济的附庸国,出口一点小麦、橄榄油、葡萄酒(嘿,亚平宁真的太适合产葡萄了)给西欧发达经济体。因此,大家看文艺复兴的东西,觉得意大利当时是欧洲甚至人类思想的领军者,这没啥错,只是在世界宏观大环境下,意大利这段时期一直在扑街……
实际上从16世纪起,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就不断侵占意大利领土,直至意大利在18-19世纪民族复兴(笔者个人认为也有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的功劳),1861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收复罗马完成统一,比德意志统一还早了一年。
统一带来的优势前文已经说过,这时候意大利也走上了电力革命的工业化快车道。当时德国与意大利结为了同盟,德国向意大利转移了一部分工业技术,带起了意大利的工业基础。
汽车工厂著名凡尔赛:楼下造车 楼顶赛车
菲亚特楼顶赛道
意大利西北部的都灵是一座工业重镇,菲亚特1899年创办于此。但不要小看菲亚特,这家公司不仅在赛场上有着不错的成绩,此前更是长期占据欧洲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席位,直至大众集团的崛起。
梅赛德斯:富商女儿太漂亮
我们向来知道Benz之名来源于汽车发明者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Benz)的姓氏,然而欧洲用户多数都不叫奔驰为Benz,而是称呼Mercedes-Benz中的Mercedes。
Mercedes这个名字,我们得从埃米尔·耶利内克(Emil Jellinek)这位奥地利富商、奥匈帝国外交官说起。耶利内克住在法国尼斯,他的女儿阿德里安尼·玛鲁娜·拉蒙娜·耶利内克(Adriana Manuela Ramona Jellinek)有个乳名叫Mercédès,所以耶利内克喜欢将他的豪宅、汽车、赛车队命名为Mercédès。
早在1890,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创立了戴姆勒汽车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 ,DMG),耶利内克是戴姆勒的大粉丝,1901年订购了一批戴姆勒Phoenix打造的新车,动力总成由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位大师合力打造,耶利内克将这款新车命名为Mercédès 35HP,这是Mercédès第一次出现在车名之上。
1902日内瓦车展之上,耶利内克还专门悬挂了一张他女儿的照片到车展现场,为Mercédès 35HP做宣传。当时欧洲挂着法国时尚风潮,Mercédès听起来更像法文,更容易得到传播。
Mercédès 11岁照
Mercédès是这位小女生的闺名,也是其西班牙基督教名字,意思为“怜悯”。可惜,上天并未怜悯过她多少。根据 @孙悟贩 作者提供的信息,一战之后,耶利内克家道中落,汽车销售业务崩盘,法国人怀疑他们家在为德国做间谍工作所以没收了家庭财产。Mercédès的丈夫只能出去找工作谋生,江湖传言他背着Mercédès找了新欢。
Mercédès 15岁照
Mercédès最终只能依靠周边人的救济过日,甚至上街乞讨。后来她改嫁了一位雕塑家,第二任丈夫却不久后去世。1926年,39岁的Mercédès在维也纳公寓中逝世,死于骨癌。
1926,因为福特汽车流水线生产带来的业界冲击,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环境恶化,戴姆勒与奔驰两家传奇公司合并,而戴姆勒保留了Mercédès的命名,闪耀全球的一个伟大品牌诞生了 —— Mercédès Benz。
一个光辉的名字,一段凄惨的人生,真让人感叹。
结语
品牌命名往往只有一两个单词,背后却是沉重的历史与跌宕的命运。有些品牌与国运挂钩,从此一路亨通;有些品牌在战争或经济危机中受创,从此一蹶不振。
笔者希望以此篇文章为起点,一点点为大家剖析品牌身后的传奇故事
(图/文:太平洋汽车网 黄恒乐)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729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