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包商银行因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65亿二级债全额减记!
11月13日,包商银行在中国货币网发布公告称,拟于11月13日对已发行的65亿元“2015包行二级债”本金实施全额减记,并对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积应付利息共计约5.86亿元不再支付。
此次减记在国内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历史上,尚属首次。
2019年5月24日,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接管。随后,包商银行的风险处置、其二级资本债是否兑付均颇受市场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包商银行二级资本债的减记是根据正常流程进行的,市场也早有预期。此次减记事件,宣告银行资本工具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也将促进银行资本工具正确定价和风险定价。
内地银行首次触发二级债减记条款
11月13日,包商银行在中国货币网披露两则公告。其中一份公告称,11月11日,该行接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认定包商银行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的通知》。《通知》称,201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对包商银行实施接管。在接管期间,经清产核资,确认包商银行已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生存。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等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认定包商银行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
包商银行表示,该行根据上述规定及《2015年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二级资本债券募集说明》减记条款的约定,拟于11月13日对已发行的65亿元“2015包行二级债”本金实施全额减记,并对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积应付利息不再支付。
最后,该行表示,已于11月12日通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其在减记执行日进行债权注销登记操作。
记者了解到,二级资本债是商业银行为增加二级资本公开发行的债券。根据巴塞尔协定,商业银行资本由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甚至三级资本构成。二级资本亦称附属资本或补充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本基础中扣除核心资本之外的其它资本成份,是反映银行资本充足状况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银行在发行二级资本债的募集说明书中会有一条减记条款,具体内容包括,当无法生存触发事件发生时,发行人有权在无需获得债券持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在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全部减记或转股后,将本期债券的本金进行部分或全部减记。
值得注意的是,减记部分不可恢复,减记部分尚未支付的累积应付利息亦将不再支付。触发事件发生日后两个工作日内,银行将就触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本期债券将被减记的金额、减记金额的计算方式、减记的执行日以及减记执行程序予以公告。
接管时存在严重资不抵债缺口
2019年5月24日,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央行和银保监会接管。今年8月6日,央行在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设专栏回顾了包商银行风险处置具体细节。
《报告》显示,包商银行在接管时存在严重的资不抵债缺口,已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若没有公共资金介入,理论上一般债权人的受偿率将低于60%。也就是说,466.77万个人客户、6.36万企业及同业机构客户中的大多数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该行也将被提起破产申请,对于原股东的股权和未予保障的债权进行依法清算。
而此前,包商银行接管组组长周学东就在《中国金融》刊文透露,2015年12月,包商银行向市场公开发行65亿元、期限10年的二级资本债,由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发行人律师北京天驰洪范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审计机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包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60%,拨备覆盖率168.86%,资本充足率10.82%,所有者权益243亿元。
然而,包商银行自2005年以来,仅大股东占款就累计高达1560亿元,且每年的利息多达百亿元,若长期无法还本付息,资不抵债的严重程度超出想象。
《报告》指出,为最大程度保障广大储户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决定由存款保险基金和央行提供资金,先行对个人存款和绝大多数机构债权予以全额保障。同时,为严肃市场纪律、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兼顾市场主体的可承受性,对大额机构债权提供了平均90%的保障。
为承接包商银行的资产负债,处置该行风险,银保监会于今年4月9日,批准了蒙商银行的筹建申请,该行也在5月25日正式开业。成立当日,包商银行接管组发布公告称,包商银行将相关业务、资产及负债,分别转让至蒙商银行和徽商银行。
促进银行资本工具风险定价
《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曾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推动制定并实施恢复与处置计划,把握强化市场纪律、防范道德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此次包商银行65亿元二级资本债减记的标志性事件,既体现出坚持强化监管的基本原则,也反映出坚持市场导向的基本原则,是把握强化市场纪律与维护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举措。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市场对于包商银行触发二级资本债减记条款早有预期,这符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对于二级资本债发行的有关规定。
他认为,第一,此次事件会给投资人/机构带来观念上的改变,即“资本工具是投资不是负债”。
第二,原来投资资本工具主要在银行机构之间,这并没有起到风险分散和转移作用,这次事件发生之后,银行的资本工具投资主体会更加多元,会有更多银行体系外的机构参与到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中来。事实上,包商银行被接管之后,银行间的信用分层已经较为明显了,此次事件之后,信用分层会更加显现。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丰富资本补充的方式。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当前,商业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次级债存量合计3.93万亿元,还有数千亿元的银行优先股,目前银行资本工具超过4万亿元。包商银行二级资本债到期全额减记,宣告了银行资本工具真正开始发挥其应有之作用,而非普通负债。这将促进银行资本工具正确定价,风险定价将在银行资本工具的发行成本中有所体现。
廖志明指出,此前银行资本工具被银行理财大量持有,实际上没有起到资本工具分散银行体系风险的作用,风险仍保留在银行体系内。未来,应该促进银行资本工具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银行理财一家独大局面应当有所改变,资本工具不再只是纯粹的负债工具。
“应该说是拉开了中小银行信用分层的时代,也开启了中小银行兼并重组之路。中国的商业银行行业在监管部门的辅导下正式开始进行‘优胜劣汰’。另外,银行的资本工具也开始真正意义上具有正确的风险定价,将对中小银行未来的资本工具发行产生一定的影响。”金融监管研究院资管部总经理周毅钦说道。
此外,苏筱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随着包商银行风险处置工作的持续推进,“刚兑信仰”被不断打破,事件为市场敲响了警钟,未来市场将更加重视减记条款、触发条件等,将倒逼市场作出改进与提升,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倒逼银行加深内功修炼,否则很可能无法获取市场认可;二是倒逼投资主体强化风险意识,加大对银行主体资质与底层资产质量的充分尽调。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661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