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11月经济数据:通胀狙击战恐难毕其功于一役
聚焦11月经济数据:通胀狙击战恐难毕其功于一役 更新时间:2010-12-12 8:37:04 最新公布的11月CPI涨幅高达5.1%,继10月份4.4%的涨幅之后又创新高。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采取措施平抑物价,但从此轮物价上涨的根源分析,此次“通胀狙击战”恐怕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在今年9月份之前,几乎没有人认为“通胀”会是困扰中国下半年乃至明年经济发展的难题。很多机构都预测,8月份3.5%的CPI涨幅可能就是年内峰值。然而如脱缰之马,CPI涨幅从9月的3.6%一路奔至10月的4.4%,11月更冲破5%,2010年全年CPI涨幅可能超过3.2%,超出全年通胀控制目标。
物价上涨,尤其是以食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了较大压力。物价上涨不仅催生了“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你去”“煤超风”等网络热词,也催生了囤货抗涨的“海囤族”和节省开支的“抠抠族”。
而10月份新华-银联中国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显示,当月卡均交易笔数环比下降5.8%,卡均交易金额下降9.2%,价格因素对非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抑制效应开始放大。
在此背景下,中央果断出手,“通胀狙击战”全面打响。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政策措施,提出“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随后,《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发布,措施共16项,中央平抑物价、控制通胀的坚定决心可见一斑。与此对应,各地也纷纷出台物价调控措施,时隔多年再提“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力度之大前所罕见。
在各方“组合拳”威力之下,各地蔬菜食品价格已明显回落,尤其是前期游资参与炒作的大蒜、生姜等农产品价格明显下跌,“一元菜”又回到市场。
但从此轮物价上涨根源及长期走势分析,此番“通胀狙击战”将是一场“持久战”,低物价时代或许已经终结,物价上涨的压力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还将存在。
应该看到,2010年的物价上涨,突破了天气异常、自然灾害、供应“大小年”等常规的因素,增加了不同于往年的涨价驱动,这才使得物价走势判断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逆转”。
正如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张岸元所说:“长期的货币超发结合目前时间点上整个社会成本的全面上升,是引发当前物价快速上涨远超社会预期的主要原因。”
货币超发的问题已毋庸讳言。2009年以来我国货币信贷天量投放对整体物价水平必然产生滞后推升作用。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贸易顺差,加上欧美发达经济体纷纷预热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热钱”加速流入也将加大我国通胀压力。
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以及10日央行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均是对危机思维下货币超发的修正,以及对回收流动性、抑制通胀的高度关注。
而此轮物价上涨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各类社会成本特别是基础性劳动力成本上升,这在食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蔬菜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商务部监测发现,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涨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4%。
蔬菜“领涨”,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是主要原因。进入2010年,国内农用柴油、农用地膜和农药等农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生产、流通环节人工成本更是明显增加。在农业从自给自足为主转向商品化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农业核算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促使“劳动力成本”概念的出现。过去农民不把自己干活时付出的劳动看作成本,但是打工后越来越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值钱的,因此播种、施肥、除虫、采摘等都要雇工,劳动力成本成为推动CPI持续走高的重要推手。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长期以来务农收益远远低于务工收益,导致资本和劳动力持续向工业单向流动,这一失衡必然导致农产品供应减少、价格上涨。此轮物价上涨,只是工农产品比价的合理回归。
因此,通过政策以及临时的价格干预,在短期内能有效遏制物价快速上涨,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支撑仍较强。为防止价格干预导致供应减少、反过来推高物价的情况出现,我国亟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粮食蔬菜规划,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千方百计增加农产品供给。与此同时,通过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
相关文章: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股市影响再提准备金率不改加息预期周其仁:抑制通胀要扩大内需国家统计局:年度CPI应在调控目标范围内CPI上涨5.1%或创年内峰值调控物价还需打持久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11月份主要统计数据答问国务院:串通涨价最高罚500万元中国11月CPI“破五”全年物价仍在调控目标范围内发改委:11月CPI升幅是今年的高点12月会回落11月CPI达年内高点或出台紧缩政策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652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