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人口占全国37.4
2017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社会形势报告会于12月21日举行。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研究员:2016年社会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一会儿课题组会发布今年社会形势各个领域的基本情况,这已经是我们连续第25年发布《社会蓝皮书》。我在这里谈一下我所关注的社会形势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促进就业问题,就业在全世界各国都是评价决定社会形式、政府业绩和社会舆论走向的关键性指标。目前世界经济低迷,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就业情况有所恶化,相比较而言,美国的情况还好一些,欧盟和欧元区的失业率预计会超过10%。我国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调查失业率保持在约5%,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下行时从未出现过的良好就业局面。对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效,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大众就业和创业,包括严查企业对农民工的欠薪,鼓励小微企业创业,稳妥处理去产能企业的最终安置问题,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特别是大力促进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就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二个问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问题。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国际社会上有两个方面会引起高度关注,一个是有多少极端贫困人口能够消除,另一个是有多大比例的人口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关于中等收入群体,国家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布的标准,学界也还在不断的研究,国际上使用的标准有绝对量的标准,也有相对比例的标准。我们采用国际社会学界通常采用的相对标准,并基于全国社会调查数据测算,当前阶段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人口占全国家庭总人口的比例为37.4%,其中中上收入群体占18.5%,中下收入群体占18.9%,所以说如果到2020年,想使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当然,现在有利条件是,我国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差距,近若干年来呈现缩小的趋势,无论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是学界的全国社会调查数据,都显示了这种趋势,主要得益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这并不表明社会成员个人之间差距也在缩小。我们国家目前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中等收入陷阱可以做更宽泛的理解,既可以指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时所遇到的长时段的停滞,也会指一个社会的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在扩大时遇到的停滞。都是我们目前要千方百计避免的一种经济社会结果。 第三个问题,大宗消费问题。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在明显收缩,而国内消费拉动作用日益增强。2016年,我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约70%,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国内消费支撑,经济增长下滑的可能更加严重。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居民收入还能保持与经济的同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是很不容易的。我国劳动力工资价格的上升,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的完善,总的来说是社会发展进步和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的自然结果。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劳动密集企业的竞争力,但更多的是起积极的意义,中国不可能在国际市场永远上靠劳动力价格低廉取得竞争优势。生产和消费之间、发展和民生之间都要有一种合理的平衡,我国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大众消费到来的阶段,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和规范这个阶段。 第四个问题,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问题。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7%,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但是从目前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来看,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集中的阶段已经过去。城镇化的速度今后可能会放缓,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增长已经大力减弱。我国农民决大多数是耕地家小的小农,户均耕地只有0.5公顷,我国农民不会像发达国家那样,农民总数最终下降到5%以下。所以未来我国城镇化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势,需要认真观察和研究逆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乡村生活的重新复兴,我想是今后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大趋势,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把农民都迁到城镇居住,也意味着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生活在乡村的人也能达到城镇的生活品质,同时还能体会到乡间的绿色、休闲和泥土的清香。当然要高度关注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再就业,如果返乡农民青年找不到工作,又不愿再干农活,成为无业青年,会对农村的和谐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就谈这些。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639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