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一触即发一旦开打全球可能玉石俱焚
“货币战”一触即发一旦开打全球可能玉石俱焚 更新时间:2010-11-2 7:34:40 所谓“货币战争” 就是“以邻为壑”
“货币战争”,到底是什么?
新华社10月17日的一篇报道中这样定义:按传统理解,货币战是指一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金融实力,有目的有预谋地利用货币和汇率政策,从经济上打击竞争对手、掠夺别国财富。不过目前所说的货币战,含义要简单明确得多,大致可以理解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面临内部经济困境,为刺激出口、增加就业,竞相采取措施,人为压低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汇率。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取这种货币和汇率政策,势必加剧各国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将破坏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可以与“战争”相提并论。
出于这样的理解,对照目前的形势,很多人觉得用“货币战”这三个字,语气太强太激烈了,于是选用比较平淡呆板但更准确的描述,称之为“竞争性货币贬值”。在前一阵子刚结束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与会者达成一致的承诺,就是“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
不过,很多人仍然喜欢使用“货币战”,因为直接明了,且能体现出经济大国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
实际上,让自己的货币贬值也会对本国不利。比如说国民购买进口商品或者出国旅行,就要花更多的钱;比如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比如影响对外直接投资;而且货币贬值有时还和政府缺乏能力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急需通过出口来拉动经济,那么让本国货币贬值倒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选择。因为一旦本币贬值,则出口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就相对下降。不过,在国际市场相互依赖、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做法往往在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又会让自己背上“以邻为壑”的恶名。
事实上,要想发动货币战争,也必须具备一些客观条件。比如一是要有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占相当比例的经济体,同时想压低本国货币汇率,二是让本币贬值的国家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而这种情况,一般只在全球经济出现萧条或衰退时才会出现。
货币阴霾
-全球经济衰退,美国等发达国家元气一时难以复原,为求自保,便四处引发争端
-在货币战阴云密布之际,从世界各个角落传来的声音都是:“要避免货币战!”
最近几个月,在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会议上,“货币战”都是不会不谈的话题。无论政界、经济界、学界还是新闻界,整个世界似乎都已被货币战的阴云所笼罩。很多人都在问,这场货币战究竟是迟早要爆发,还是各国在紧张对视之后,最终各自转头退让一步,重回“同舟共济”,让已遭重创的世界经济走上正途?
11月11日-13日,二十国集团的头头脑脑们又将汇聚韩国首都首尔,就如何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国际金融监督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问题进行磋商。
诱因 经济衰退
对于急需走出经济低迷格局的美国来说,一条捷径就是货币贬值并逼迫人民币升值
最近几个月弄得人心惶惶的货币战阴云,大背景正是近两年来的世界性经济衰退。
自2008年9月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就陷入衰退、起码也是低迷的状态。经过两年的挣扎,世界经济缓慢恢复,不过各国恢复的步伐不太一致。大致看来,正如今年年初诸多国际金融机构的预测报告一样,发展中国家恢复得快一些,尤其是亚洲的中国和印度;而富裕的发达国家恢复的步子则稍显迟缓,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恢复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此次危机肇始于金融领域,对金融发达和靠财政赤字维持高福利的那些国家影响更大。
从表象上看,美国经济中非常碍眼的是两个赤字,一是财政赤字,二是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就是政府在国内花钱多过税收,结果是政府债台高筑。贸易赤字,则是因为国内产业结构的关系,美国的很多产品都依赖国外市场,因而进口远远多于出口。
当然,财政赤字并不代表这个国家很穷,只是财富分配方式不同而已。就如小布什,在做得克萨斯州州长和美国总统时,都把前任积累的财政盈余花了个精光,以支持他的共和党人,还振振有词地说,财政盈余并不值得夸耀,因为那“不是政府的钱,而是收来的人民的钱”。也就是说,政府负债是因为减税和社会福利政策,实际上钱是流到民间了,所谓藏富于民;另一方面,巨额贸易赤字也是因为在世界工业生产链中,加工制造业主要在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公民需要大量购买进口的廉价商品,在赤字的同时也得到了实惠。
虽然如此,但低增长、高失业和双赤字,也令美国感到很头疼。因此要刺激经济发展,扩大财政赤字是不能继续的了,大部分选民已经不能容忍政府乱花钱,要求压缩财政赤字的呼声正高,要求增加就业,而这种局面似乎就只有增加出口这一条路可行了。
选择增加出口,自然就要反对贸易赤字,而美国贸易逆差中,有超过一半来自对华贸易。一旦选择这个途径,也就等于把中国选作对手。但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原因非常复杂,比如由于在产业链中分工不同,中国对外贸依赖的发展模式,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以及统计方法不同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绝非一朝一夕。
怎么办?
对于急需走出经济低迷、拉拢选民选票的美国政府来说,还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用货币贬值的方法来解决贸易赤字和增加出口,并以此增加就业。具体来说,就是逼迫人民币升值。
重心 中美拉锯
美国借口,因为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压低即所谓“汇率操控”才导致了中美贸易逆差
美国各界不少人士说,中美贸易逆差,就是因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被人为压低,也就是所谓的“汇率操控”。
美国普通民众大部分愿意相信这套说辞,因为这让他们觉得,虽然过度消费和过度信贷导致了金融危机,但现在是中国操控汇率导致他们失去“工作机会”,这样一想心里会舒坦很多;另一方面,指责中国正好和最近两国的政治波折搅和在了一起,这也让美国人批起中国来更加来劲。
这种论调,给中国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中国各界人士一再强调,人民币汇率没有被低估,中美贸易逆差不是人民币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对改善美国贸易赤字没有帮助。
中国政府之所以要在汇率问题上顶住美国的频频施压,也有自己的苦衷。
过去30年里,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出口加工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较高。但最近几十年,被人称作“世界工厂”的中国和一两百年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时的境况不同。那时的世界工厂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在经济结构中位处高端;而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制造环节的工厂处在低端,产业链的上游才是高端。
身为世界工厂里辛勤的工人,中国普通民众用汗水浇灌了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得到的报酬却是微薄的。随着GDP的飞速增长,中国的出口贸易一路高歌猛进,国家财政税收、外汇储备均不断增长。这就导致了这样的现象:一边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外汇储备猛增,一边是普通百姓收入增幅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而国家财政的钱,又没有及时建立起完善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所以普通民众从来不敢大手大脚地花费那些来之不易的微薄收入,导致内需不足。内需不足,生产的东西只依靠出口,而为了保证海外比如美国市场,中国政府又只好购买美国国债,让美国政府有资本进行财政赤字扩张,美国民众也因此得以继续享受良好的福利,购买来自中国的产品。
有鉴于此,分析家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本来消费过度的美国应该投资基础建设来刺激经济,但它偏偏还是要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而消费不足的中国却把大量资金投到了重大工程建设中。这样的取向,大概和两国政治制度和政治运作过程不无关系。
中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为如何扩大内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都制定了不少政策和计划。如果这些目标均得以实现,那么中美贸易逆差大概也会随之缓解,人民币汇率也不会成为发达国家攻击中国的替罪羊了。
但上述目标对中国来说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眼下还得依赖加工出口模式,所以人民币绝不能快速升值,一旦快升,大量依赖外贸的企业将会遭受重大打击,不仅中国经济危险而且世界经济也不讨好。即便缓慢上升,也有不小的风险,因为那意味着资产价格的上升,全球的热钱将会寻机涌入中国。
美国政经界的人何尝不知?但是为了迅速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他们仍然纠缠着人民币汇率问题,要不怎么叫“以邻为壑”呢?
为此,中美两国为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进行了两年的拉锯战。
火药 多印美元
整个世界都因美国“定量货币宽松”而陷入惊惶,“货币战”也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美国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上施压没得到“显著的进展”,眼看着国内疲软的经济,于是就祭出另外一招,那就是伯南克主持的美联储宣称,已做好实行“定量货币宽松”政策的准备。
所谓定量货币宽松政策,说白了就是美联储会多印钞票,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和私营部门的债券,增加流通领域的货币量,希望让银行、企业和民众手里有更多的钱,借此刺激经济。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美元不仅仅是美国人的美元。
由于超群的实力,二战后美国一直是现行国际体系的“维护者”或霸主,美元也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既在国际贸易中用于结算,又是众多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伯南克这一QE,从刺激美国国内经济着想,虽然效果还有待观察,但从逻辑上看合情合理;可是从美元身为国际货币来看,这一措施实际是在制造“美元贬值”,对其他国家会产生极端不利以及不负责任的影响。
这一下,受影响的就不仅仅是中国了,自伯南克8月和10月两次嚷着要QE,国际市场立即作出反应―――国际油价、金价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均告涨价,国际热钱也纷纷涌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给这些国家造成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压力;此外,对美国的净债权国而言,QE还导致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缩水,因此有人指责美国是通过QE变相“赖债”。
“QE狠招”对世界冲击不小,在美元贬值的压力下,从9月份开始,众多国家央行开始采取措施,防止本币过度升值,日本是这一轮行动中的“排头兵”。9月中旬,日本央行结束为期6年的不干预汇市政策,抛售了价值200亿美元左右的日元;10月5日又宣布一项规模为35万亿日元的货币宽松政策;10月8日,政府通过了规模约5.05万亿日元的新经济刺激方案。
出口导向型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也纷纷出手,抑制热钱流入:巴西在10月4日宣布将外资投资国内固定收益债券的税率由2%上调至4%,泰国财政部计划对海外投资者债券投资的利息和资本利得征收15%的扣缴税,新加坡金管局9月两度入市干预以减缓新元对美元的升势。
此外,韩国通过购买美元以避免韩元升值太快,其持有的美国国债已达到393亿美元,为今年3月以来最高点;越南已数次将本币贬值以刺激出口;哥伦比亚央行近期宣布开始每天买进至少2000万美元以阻止本币升值;菲律宾央行副行长日前也表示,已做好入市干预以抑制汇率过度波动的准备。
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世界看上去都因为美国“操控汇率”而陷入惊惶之中,“货币战”也真正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受冲击最大的国家,可能是巴西。因为近年发展势头不错,本来就有不少热钱涌入,美元这一贬值,其货币雷亚尔币值飙升更疯狂,其出口企业无不忧心忡忡。所以,巴西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最先提出“货币战”一说,并在10月8日宣称“货币战”已经打响,成为第一个这样说的国家部长。
一旦开打货币战争谁也别想置身事外 全球可能玉石俱焚
货币战阴云有迹可循―――美国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迟迟不能恢复。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就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进行金融改革,但这些都见效太慢。为了立竿见影地给选民一个交代,就希望通过增加出口或通过定量货币宽松等政策,以在短期内增加就业拉动经济。于是就盯着中美贸易逆差,逼迫人民币升值。在未能完全如愿的情况下,即在国内玩QE,结果造成整个世界的连锁反应。
所以,整个货币战疑云,虽然长时间里唱主角的是中美汇率之争,但很多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最近两个月对货币战的恐慌,更是因为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也可以说,美国为了让自己的经济恢复增长,实行的政策损害了他国的利益,冲击了国际市场。不过,美国这样做,从其自身逻辑而言并没有什么大错。其他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谁不在尽量让自己减少损失、向他国转嫁消极后果?
不过现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真正做到损人利己,更可能的倒是玉石俱焚。所以,在货币战阴云密布之际,从世界各个角落传来的声音都是:“要避免货币战!”
如果让汇率之争升级为货币战,那么接下来就极有可能是货币战演变成直接的贸易战,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就导致了激烈的贸易战,当时整个世界经济都因此陷入衰退和混乱之中,谁也没捞到好处。当然,由于今天的全球金融体系更成熟,经济相互依赖更深,国际经济机构调解作用也更大,贸易战也不是说爆发就爆发的。
就拿中美汇率之争来说,美国总统、财长、重量级议员不断指责中国操控汇率,语气逐步强硬,但说话时总是留有余地。政客不断放出口风试探、媒体通风报信、参众两院互相配合、两次推迟是否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的决定,这都说明,美国把大棒越举越高,却迟迟没有落下也不敢贸然落下。而中国方面,政府官员不断公开解释人民币没有被低估,人民币升值无助于美国贸易逆差,要求他国不要跟着美国起哄,学者也纷纷讨论美国之谬误,民间更是高呼顶住美国霸权的压力。
其他国家,本来还可以隔岸观火,不少经济体比如欧盟、印度和巴西,随着自己货币汇率、资本市场的变化,时而指责或抱怨中国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时而又因美国QE损及自身利益抱怨美国不负责任。但不管怎么说,在这场汇率之争引发的货币战阴云之下,主要经济体都不会置身事外。
有警告说,中国不要重蹈日本覆辙,但必须看到,纵使发达如日本,近20年来的停滞,也不仅仅是因为1985年《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毕竟《广场协议》不是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城下之盟,它是美、日和当时的西德、法、英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签的多边协议。协议后,英镑、法郎、马克对美元都大幅攀升,马克和法郎升值幅度甚至还超过日元,而且两年后实际上就已停止执行该协议,而日本是到1990年后才开始出现经济泡沫破裂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日本的停滞是自己的国内货币政策和产业结构没有调整好所致,而非被《广场协议》击倒。
这一点,对于我们看待今天的汇率之争和货币战阴云的威胁,也有所帮助。从短期来看,赢了汇率之争也许可以缓解一时之危,但如果想时间更长地保持经济增长,内部改革必不可少。无论中国、美国抑或其他国家,无不如此。记者 钱克锦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574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