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斯宾塞:2011年全球经济五大部署
诺奖得主斯宾塞:2011年全球经济五大部署 更新时间:2011-1-15 10:20:46 金融危机最糟糕的时候似乎已经过去了,2010年资产市场的表现不错。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恢复了增长,私营部门去杠杆化仍在继续,但被公共部门不断增加的赤字和债务所抵消。在“隔离”大规模资本流入的另类政策帮助下,新兴市场增幅回到危机前水平,并且看起来会持续下去。
但新兴市场的持续高增长,仍然依赖于正在避免二次探底的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一直吸纳大部分新兴市场的出口量。缓慢增长是可以控制的,而负增长却无法控制。
因此,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的风险,以及它们恢复政策的超溢效应是主要问题。在美国在内的几个国家中,增长和就业前景开始大幅分化,危及社会凝聚力和经济开放性。
这一情况主要是由可预见的危机后经济动能导致的,因为发达国家的企业和家庭都开始修复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了,但它也是不合作的政策选择的反应。实际上,对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85%的G20集团的经济政策进行协调的努力,没能达到2010年的期望水平。
那么得到协调的全球经济政策会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它要包括帮欧洲和美国恢复财政平衡的可靠方案。在欧洲,这意味着要为重新资本化的国家分担负担,这些国家的赤字和债务已经隔绝了市场或者有极 高的借贷成本。重组会伤及欧元,而困难国家的财政整顿虽然必要,但并不能充分解决问题。这使得欧洲较强势的国家,特别是德国,要承担剩余负债。更大程度的财政集中和政治统一似乎无可避免,这需要时间摸索徘徊,才能最终达到这一结果。
在美国,主要的挑战是恢复财政平衡,而不危及恢复和未来增长。由于右翼人士担心左翼会利用财政刺激作为永久性增大政府的途径,而这一途径是右翼所不愿看到的,恢复平衡变得复杂化了。
计划中的第二个项目是美国从量化宽松中撤手,量化宽松使得新兴经济体面临大量资本的冲击,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以及资产泡沫。美国经济的脆弱部门,比如房地产,可能需要介入,但一旦失手就会导致市场再次低迷。然而这种介入比第二轮量化宽松更有针对性。美国不愿意针对脆弱领域的行动,让人感觉第二轮量化宽松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在弱化美元。
抛开这个不说,第二轮量化宽松能否产生较多增长?如何做到?目前仍不清楚。支持者称这是所能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它通过增加信贷或降低贴现率来运作,这会提高资产价格,继而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提高消费。但我们真的想看的杠杆再次翘到美国的耳朵这么高吗?大概不会。
在资产负债表方面,就算长期利率的暂时下降推高资产价值,但负债累累、就业前景不明朗的家庭也不太可能马上开始消费。毕竟,只有人们相信财富是持久的,财富效应才能起作用。
第三,长期顺差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必须摆脱顺差。必要的政策因国家而异,且需要结构转型。
就中国而言,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核心部分就是将收入向家庭部门转移,家庭部门储蓄率较高,但仍低于企业的比率。如此就可以利用家庭储蓄来资助企业和政府投资,而非资助美国政府。这一结构转型,与人民币相对美元的不断升值的实际有效汇率相结合,由于出口部门的通货膨胀和快速增加的工资,将有希望降低中国的顺差。
第四个项目是关于只要美国有大量经常项目赤字,世界经济就会永远失衡这一事实的。随着危机后国内消费和储蓄的重置,美国的总需求仍会低迷。长期看来,这一差值将由更高的国外需求和更多的出口潜力所弥补。
美国的贸易部门在增长。其主要子部门有高度竞争力而且持续增长。但这不足以弥补差值。进口可能下降,就像危机时那样,但那是因为需求的下降,而非因为需求转向了国内生产者。
贸易部门只占美国经济的30%,而其就业增长微乎其微。如果非贸易部门,主要是政府和医疗保障的就业增长出现问题,就要靠贸易部门支撑大局了。问题是就算货币不断贬值,它也没有这个能力。如果出口大量增长,贸易部门的规模必须扩大。
最后是主要的储备持有者必须同意以维持全球金融稳定,防止过度动荡的汇率和资本流动为目标,来部署这些储备。欧元区周期性地出现危机,人们对美国维持美元强势的承诺仍有不信任,现在亚洲和海湾地区的主要储备持有者必须充当稳定形势的平衡力量。
这些项目都不易行,都需要时间。但如果一起执行,会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恢复稳定性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增长,继而支撑其持续的开放性。为避免不良后果和政策意外,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任重而道远。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422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