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住房保障 不分城里乡下
成都住房保障 不分城里乡下 更新时间:2010-12-25 7:54:08 成都市以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将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向郊区、农村延伸。2010年,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乡镇场镇低收入家庭申请廉租房“应保尽保”。
成都早在2007年就以入户摸底为基础,将近5万户长期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实名制管理,并实施入户动态跟踪服务,充分满足这部分人的刚性住房保障需求,然后将保障重点转向有阶段性住房困难的农民工、失地农民、大学毕业生等群体。
不久前,成都市政府正式发布文件,把建立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作为最终目标,并设置了时间表,预计在2012年底前实现住房保障体系覆盖农村。
“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民刘宗明,一边忙着装修新房,一边乐呵呵地说。他家这套位于成都市“皇经嘉苑”小区的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近70平方米。年过半百的刘宗明在青羊区城管大队当洒水车驾驶员,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他说:“虽然我们家收入不高,却圆了多年来想有套房子的梦想。”
在成都,不仅刘宗明一家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梦想,“喜看广厦千万间,成都寒士俱欢颜”,圆梦的成都老百姓兴奋地改写了杜甫的诗句。
近年来,成都市以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大住房保障城乡一体化探索,将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向郊区、农村延伸,使城镇低收入家庭户户有房住的目标逐渐成为现实。
实名制动态管理
长期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成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消除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的影响,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权益,实现城乡居民人人居有定所。”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负责人说。
“公共住房制度是政府在住房领域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早在2006年,《成都市城市公共住房制度实施方案》就已将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2007年,成都对全市约2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进行了入户摸底,将近5万户长期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实名制管理。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开工建设5.4万套保障性住房,目前已完工3.1万套。今年又开工建设1.6万套,充分满足刚性住房保障需求。
2009年,成都市政府开展住房保障对象入户动态跟踪服务活动,这项活动忙了机关,乐了百姓,反映出成都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深入和细腻。
成都市建设路街道工作人员邹丹鑫和王芳体会深刻:去年底至今年2月,他们对该社区50户保障性住房申请群众先后开展了3次入户跟踪调查。
“入户跟踪调查没有设置确定的时间,只要收到申请表,就需要马上处理。除了了解申请人的住房情况、住房意愿,还要负责向申请人提供帮助,对于申请人提出的意见,我们都要认真记录,以便做好动态跟踪管理工作。”邹丹鑫说,“只有摸清了老百姓真实的住房需求,成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才能够更加务实地推进,确保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准确投入让老百姓安居、乐居的工作中。”
社区工作人员整理好申请人的户籍、住房、收入等证明资料后,便交由街道对资料进行审核和办理。只要手续齐全,15个工作日后,就能办好保障住房手续。
住房保障对象动态管理机制,极大提高了住房保障工作效率。2010年,成都市全面实现主城区和全部郊区县申请廉租房家庭“应保尽保”。
保障阶段性困难成新重点
明年将实现公租房“以房等人”
在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育苗路小区,低保、残疾家庭户张跃明家租住一套建筑面积66.93平方米的廉租房,租金为零。张跃明一再用手语向记者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特殊关怀,未花一分钱就住上了满意住房。
随着成都市政府大手笔落实廉租房源和租金补贴制度,现在特困家庭廉租房租金仅为每平方米2.4元,通过对低保残疾等事项的减免,越来越多的廉租房住户都享受到了“零租金”待遇。
由于成都市住房保障工作起步早、力度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已在总体上实现对长期住房困难家庭的“应保尽保”。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成都市通过各种形式的住房保障工程,共解决了101.3万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目前,解决居民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上升为新的工作重点。
在成都高新区的青年员工公寓,每天都有数百人住进来,最多的时候一天入住800人左右。
成都市已在高新区建成企业员工公寓6000余套,今年9月,又新开工建设员工公寓1.95万套。“每间租金320元左右,市场上起码要500元。”已经在高新区公租房里住了1个多月的技术员蔡科对这里的居住条件非常满意。
2007年,成都市开始“试水”公共租赁住房这一新型住房保障形式。为实现2011年年底前公共租赁住房“以房等人”的目标,2010至2012年,成都市将通过新建、改建、收购以及在市场上长期租赁等多种渠道筹集房源,推出3.25万套公共租赁住房,解决15万人住房困难问题。
在此基础上,成都打响了“住有所居”的决战——以公租房为突破口,加速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失地农民、拆迁户、大学毕业生、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员工以及高级专业人才等居民的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
“大规模推出公共租赁住房,是成都市消除因收入差距导致居民基本居住权利不平衡的最新举措。”成都市城乡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9月,成都市出台《关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规定在适当地段部分普通新增商品房项目中,按照3%至5%的比例配建公共租赁住房,试行的前两年中每年配建10万至15万平方米。
哪里就业哪里安家
建立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
“在成都,住房保障已不再是简单的解困问题,随着保障体系日益科学完善,这项工作正在成为统筹城乡加快发展的基石。”一位长期关注住房保障制度的专家如此评价。
几年前,成都金堂县的农民陈元明到城里打工,如今也已在成都“皇经嘉苑”小区购得一套7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他很满意,“不但购房不用愁,孩子上学也方便。”
前不久,成都市政府正式发布文件,按区县分别建立统一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将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统一纳入城乡住房保障体系,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以及租房、建房补贴等方式解决其住房困难,在2011年底前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2012年底前住房保障体系覆盖农村,建立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
2006年,成都率先实现本市农民租住统一规划修建的房屋可入户;2008年4月,成都实现本市农民租住私人住房可入户,一部分面临住房困难的“新市民”已尝到住房保障的甜头。
11月24日,又一批廉租房摇号选房,彭州农民郭志明激动不已。“感谢政府,让我们结束了漂泊的生活。”48岁的郭志明是双下肢截肢的残疾人,夫妻俩靠进城打零工维持生活。2008年,郭志明一家领到了每月800元的廉租补贴,今年5月14日,又取得了实物配租资格。
随着成都市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向场镇、乡村延伸,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将享受住房保障。
2009年底,成都率先把住房保障范围由国家规定的县城所在镇推广到全部310多个乡镇,实现了乡镇场镇住房保障全覆盖。彭州市按照成都全市“一盘棋”的原则,共建设廉租住房2575套,其中分布在各乡镇的就达2061套,占总量的80%以上;金堂县在保障对象相对集中的淮口镇建设了216套廉租房,占总量的27%;青白江区将廉租住房全部建在保障对象总量较大的清泉、城厢两个镇……
据介绍,仅2009年,成都郊区县就新建廉租住房9426套。目前,全市14个郊区县全部构建了切合本地实际的住房政策体系,廉租住房收入准入线达到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40%以上水平,住房面积准入标准达到人均16平方米。其中,双流县廉租住房准入收入线达到2.2万元,与中心城区持平。
在此基础上,2010年,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乡镇场镇低收入家庭申请廉租房“应保尽保”。
相关文章:
成都会展业拉动消费272亿元买地“持证准入”成都地票拍卖或促发土地炒作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速低于预期脆弱复苏面临挑战成渝经济区“箭在弦上”成都进出口总额中西部第一成渝经济区“箭在弦上”成渝经济区“箭在弦上”孟晓苏:楼市无泡沫望房价稳中有升孟晓苏:楼市无泡沫望房价稳中有升孟晓苏:楼市无泡沫望房价稳中有升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385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