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挤掉GDP增长中的水分
成思危:挤掉GDP增长中的水分 MBAChina 每年两会,政府公布的一系列数据都引人注目,其中经济增速目标更是总体政策的风向标。
今年两会,政府表示继续将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控制在7.5%左右,并强调发展的协调性要进一步增强,体现了十八大提出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要求。我认为,7.5%目标的确定体现了“经济增长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追求。
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启动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实际上到2009年底,政府投资是6800亿,银行信贷大约增加9.6万亿,加起来实际上远远超过4万亿。根据我的研究,如果没有这个经济刺激计划,我国2009年的GDP增长率只有2.4%。由于有了这个经济刺激计划,增长率达到9.2%,实现了“保八”的目标。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度的经济刺激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效应。具体而言,对GDP的盲目推崇,已成为现阶段调整结构的阻力所在。
一些地方,形势好不愿调整结构,怕影响经济高速增长;形势不好也不敢调,怕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转换方式,就要调整结构,淘汰过剩产能、去库存化、加强社会保障、培植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这些做法都会影响GDP增长,这是转型必然带来的阵痛。但若不在短期内牺牲一点发展速度,则很难成功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首先要挤掉破坏性和无效的GDP,对长效和低效的GDP项目则要慎重审查,要分清拉动GDP的四种情况,然后才能挤出其中的水分,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第一种情况是高效投资,投入5年、10年后可以得到利润;第二种情况是长效和低效的投资,如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回收期比较长,通常与一些政府官员追求政绩或决策失误有关;第三种情况是无效GDP,投入的时候拉动GDP,建成后却不能产生GDP,这通常与一些政府官员追求政绩或决策失误有关;第四种情况是破坏性的GDP,比如豆腐渣工程,这与一些政府官员的腐败有关。
追求实实在在的增长,要注意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合理的比例,促使两者协调发展。虚拟经济相当于软件,实体经济相当于硬件。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中产生,又依附于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为提高我国金融系统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金融竞争,需要在保持实体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适度发展虚拟经济。当然,一定要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损害。
挤掉经济增长的水分,要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我国前些年过度依靠投资,造成部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投资效益降低、环境问题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现在,有上百个城市一拥而上建地铁。然而,不是每个城市的交通问题都适合用地铁来解决,一些中小城市现阶段是否有必要建地铁必须慎重。因为地铁建成后还需要大量财政补贴来维持其运行。GDP中的水分不仅会浪费社会的财富,阻碍民生的改善,而且会形成一种“投资饥渴症”,有些地方为争取投资不择手段,更是助长了腐败的蔓延。
挤掉经济增长的水分,还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加强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缩小贫富差距并不是设法使富人变穷,而是要努力使穷人变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创造财富的能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按人均每年创造的增加值计,我国的第一产业仅为美国的1%,第二产业仅为德国的1/5,这必然会严重制约着我国民生的改善。我国绝不能像一些欧洲国家那样靠借债来改善民生,也不应当像美国那样靠滥发货币来刺激经济。
因此,使穷人变富的关键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踏踏实实的辛勤劳动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政府应当把这些财富合理地分配给全体人民。
我深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一定能够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使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384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