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中国通胀风险“兵临城下”
第一观察:中国通胀风险“兵临城下” 更新时间:2010-12-12 8:37:17 中国统计局周六发布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较10月份再上一步,突破5%。这一局面超出大多数经济机构和专家的预测。
由于去年物价的低点在6、7两月,人们此前普遍认为,CPI今年呈前高后低之势,在7、8月见顶后,将随着翘尾因素的减弱逐渐回落,全年控制在3%左右。
想象中的“拐点”迟迟没有到来。2月份,CPI涨2.7%,利率开始实际为负;5月份,CPI涨3.1%,首超全年控制目标;10月份,CPI涨4.4%,食品价格持续高烧。
伴随着CPI的攀升,民众的感受愈发强烈。“蒜你狠”、“豆你玩”迅速成为社会热词。有人抱怨说“用不起苹果四代,也吃不起四袋苹果。”
本轮价格上涨,引发了官方的高度关注。中国央行34个月来首度加息,并在30天内,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同时,国务院出台“国十六条”,打出调控物价组合拳。随后,发改委“五论”物价,紧急部署各地“稳价安民”。
虽然物价调控措施密集出台,但11月份CPI依然“破5”,创28个月新高。通胀由预期转化为现实压力的风险目前已经兵临城下。
周六统计局召开发布会后,发改委少见的在其官方网站上对当前价格形式作出“补充说明”。
其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稳定物价相关政策效果陆续显现,翘尾因素继续减弱,12月CPI的涨幅将回落至5%以内。
对于CPI上行之势是否会就此逆转,该负责人并没有太多提及。他表示,由于10月、11月份新涨价因素较多,明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从某种意义来说,新涨价因素比CPI“破5”更让人担忧。此前物价上涨主要推手鲜菜的价格本月环比下降1.9%,但食品价格仍环比上涨2%。在食品价格外,非食品价格也连续第2个月出现攀升。
好在蔬菜价格目前已明显回落,粮食、食用油价格开始趋稳,生猪出场价连续两周下降。面对季节性因素和游资炒作所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官方增加供给、打击投机、发放补贴的做法效果显著。
但如果把视线再放远,进入2011年,国内流动性过剩影响的继续显现,美国量化宽松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再加之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中国通胀风险将持续存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目前正在北京召开,对于宏调“棋局”何取何舍,学界建议“因时而动”。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始终不变的基调。因为这既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
现在,离2011年已不到一个月时间,伴随着通胀预期的升温,“资源价格改革”这一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正被迫放缓步调。一叶而知秋,中国要想在“十二五”开局年起好步,加速战略转型迎来下一个增长周期,首先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解决当下的通胀难题。
相关文章:
记者观察:“稳增长抑通胀”不改“转方式”主线全国姜蒜价格累计降幅近一成北京降幅居首CPI涨幅达到5.1%袁钢明:物价控制不住会很难收拾发改委:农民超市对接是解决高菜价的根本之策被动超发货币是通胀之源?滥发货币的美国为何不通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防通胀或成重点新兴经济体CPI“发烧”平衡增长和通胀成全球话题周其仁:市场“不差钱”并非坏事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股市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340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