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建筑工地开启建筑行业智慧攻略

——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南京泛悦中心项目智慧工地创建纪实

当面部识别遇上支付宝,于是有了刷脸登录;当物联网遇上家电,于是有了智能家居;当智能语音遇上地图,于是有了语音导航……当人工智能遇上传统建筑行业,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走进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南京泛悦中心项目,从施工电梯的刷脸机器屏,到塔吊操作室的吊装监控屏,到入场处的环境监测屏,再到工地监控中心的监控大屏……大屏小屏的背后,串联起一连串智慧生态。

面部识别+ “刷脸”也能上岗

指纹打卡指尖脱皮?实名制刷卡,常常忘带?随着建筑工地劳务实名制的推广和普及,一连串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于是,便有了更为靠谱的考勤方式——面部识别。

在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南京泛悦中心项目,每位工人上岗前,先录入脸部的轮廓,机器识别后进行图像存储,在录入人员信息、工种后,便自动生成唯一身份id。施工电梯司机上岗前要先“刷脸”,机器才会进行启动,其他无关人员谁也不给“面子”,施工的专业性有了保障,操作的安全性也随之增强。

物联网+ 打通工地神经脉络

材料、机械、工人……大片的建筑工地,人来人往、机器轰鸣。要确保哪里不出问题,每个区域需要好几个管理人员,来回保姆式巡查看管,费时费人费力。

如果让建筑会“说话”,那么沟通便更顺畅,管理也将更有针对性。于是,中建二局南京泛悦中心项目的创客们,尝试为各个建筑部件装上能感知意图的“翻译官”。

项目为塔吊装上传感器,通过红外线感知,吊装作业时的风速、高度、吊重便转变为可视化数据;为空气装上传感器,风速、湿度、温度、pm2.5指数,便实时投放在环境监测屏上;为工地防护栏杆装上传感器,便能自动发出警报;为基坑装上传感器,土壤的变化、沉降便有了“监控”……

不仅如此,在南京泛悦中心项目,数据传输到后台后,将自动波送,触发“机关”。当环境检测屏上的指数超标,项目上与之关联的喷淋系统便自动喷洒水雾,进行降尘处理,指数恢复后,便又自动启停;当相邻塔吊距离较近时,便会自动停止吊装作业,降低碰撞风险;当塔吊吊重超过“承受力”时,便会发出警报,告知司机要“减负”;当工人靠近洞口时,自动声光警报器便会滴滴作响,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这样所有孤零零的元素全部织在一张网上,牵一发便会“动”全身。物物相连,环环相扣,工地上的各个环节联系更紧密了,沟通更畅快了,管理也更高效了。

云平台 为智慧工地安上“大脑”

位于项目的监控中心位置,一台6平米的高清大屏,从工地门禁系统人员进出,到施工单体进度,再到施工人员操作动作,全部一览无遗,犹如给工地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望远镜”,千米之外,所有的东西了如指掌。

当物联网+工地的模式为工地搭设了“神经脉络”,智慧工地云平台的引入,就给工地安装了一个“神经中枢——大脑”。

在中建二局南京泛悦中心项目,通过智慧工地云平台,通过物联网传输来的数据统统被吸入这个小小的屏幕中。二十多条数据纵横交叉,互相配对,变成了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数据模型。

工人上岗的数据与工程进度自动关联,随机生成了一个劳务用工与施工进度的匹配模型,为项目上精准投放劳动力提供依据,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浪费。安全隐患的种类、数量与施工进度相关联,为管理人员提供一张安全隐患“防治图”,大大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环境监测的数据与天气相关联,及时生成一张“工地晴雨表”,便于及时开启防尘装置。

从传统工地到互联网+工地,再到人工职能+工地,项目的管理水平更加精准、高效、智能,也为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提供重要支撑。前不久,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南京泛悦中心项目还从85家施工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南京市扬尘防控智慧工地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全身动作捕捉

真人动作捕捉

全身动作捕捉

虚拟动作捕捉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336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人工智能应用和隐私保护如何兼得
下一篇: 人工智能开启体育运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