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让股票指数更具代表性
A股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之际,业内讨论已久的上证指数“失真”问题也得到监管层重视。6月19日,上交所发布关于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的公告,决定自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
上证综指“失真”其实是一个老话题,至少在十年前就被业内广泛讨论。近年来,由于指数和市场实际运行及经济发展状况背离现象日益明显,呼吁调整证券市场最重要的指数――上证综指的声音渐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建议调整上证综指编制方法,提升指数表征作用;另有委员认为,指数优化是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显示市场变化和服务投资者。
上交所对此亦积极回应,从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来看,业内质疑较多的问题,基本上都得到解决。以质疑较多的新股计入指数时间问题为例,根据此前规定,新股于上市第十一个交易日开始计入上证指数。从这几年新股上市后表现来看,由于A股投资者热衷打新、炒新,新股上市后一般都会连续上涨,第11个交易日往往是新股的高点,但历经一段时间之后,一开始迅猛上涨的新股往往会跌回应有的位置,不少甚至跌破发行价。所以,如果新股在高位计入指数,之后股价跌到正常位置,对指数的拖累不言而喻。而且,随着近年新股发行常态化,越来越多的新股进入市场对指数的影响不可小觑。
对此,新的解决办法是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一年左右的时间,给足了热炒的股票回归理性,这一影响自然消弭。
此次上证综指调整还将纳入在沪市上市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和科创板上市证券,以及把“ST”股从上证指数样本中剔除,则可以说是适应市场发展的举措。比如,随着A股退市制度的完善,绩差股退出会大幅增多,指数中剔除“ST”股可以避免对指数造成拖累。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前期业界提出的改变加权方式等建议,此次尚未充分体现,虽然由此引发了一些争议,如有观点认为大量不能自由交易的股本作为权重有不合理之处。不过,股票指数存在多种功能定位,一些指数会更加倾向于表征市场,有的指数则更偏向于跟踪投资,上证综指编制方法修订考虑更多的是指数本身的功能定位,无可厚非。
与上证综指未改变加权方式相反的是,一些偏向于跟踪投资的指数频繁调整,且呈现成份股权重集中度大幅提升趋势,由此引发另一种“失真”。以调整较为频繁的上证50指数为例,根据今年6月公布的成份股权重数据,前三大权重股中国平安、贵州茅台和招商银行总权重为32.45%,远高于过去十年均值的20%,前五大权重股则超过40%,集中度不可谓不高。
很明显,成份股权重集中度的主要原因是权重股期间上涨幅度远大于其他股票,强者恒强之后会造成指数涨幅明显的“假象”。毋庸置疑,这种方式下指数的表征功能被大幅削弱,还会造成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波动加大及“追高”的风险,值得思考。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近年宏观经济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股市的表现,尤其是上证综指则出现了背离走势,一定程度也与指数编制方法存在缺陷有关导致“失真”有关。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和业内反馈的问题适时调整指数编制方法,使其更好地反映市场走势和经济运行,十分必要。
http://www.jingxigui.com/n/8045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182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