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迎来高成本时代
纺织业迎来高成本时代 更新时间:2010-12-17 7:48:25 高棉价对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将加快纺织业两极分化,产业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流向大企业。从棉纺产业链的环节看,上游的棉花和纱线是涨价最多的环节,往下游的面料和成衣涨价幅度相对较小,今后成本将逐步向终端传递 从我国经济和纺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我国纺织的区域产业转移,不仅仅是基于东、中、西部之间,也要包括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随着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纺织的区域化转移既要加速东、中、西部要素配置和转移的步伐,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要素,提升我国纺织国际竞争力。 2010年,就在我国纺织业逐渐摆脱金融危机阴霾、行业经济稳步向前、内需市场持续热销、外需市场逐步回暖之时,市场对棉花的需求也来了个180度急转弯,棉价应声暴涨,创出历史新高,加上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顷刻间,让始料未及的纺织业面临空前的成本压力,甚至由于原料不足而导致企业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棉花、棉纱连番上涨已成为纺织业加速回暖的隐忧。 中国纺织业运行主要特征 中国加入WTO后,伴随着纺织品配额制度的取消,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潜能得以充分展现。受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力推动,我国纺织的投资和生产均出现了快速增长。从有关统计数据看,2002-2007年,我国纺织大类的主要产品年均增速均在2位数以上,化纤、纱及服装的产量5年中几乎翻了1倍,而坯布和印染布的产量也分别增长了82.4%和91.9%。 2007年后,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纺织品需求锐减并呈现出了持续性低迷态势。与前期形成的巨大的生产能力相对应,我国纺织总量相对过剩矛盾日益突出,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 从工业进程看,中国仍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化阶段,中国的国际比较优势既不在资金也不在技术,而主要表现在资源比较优势方面,劳动力低价优势依然存在。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劳动力低价优势已趋于弱化,而广袤的西部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初期转型期,拥有丰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从国际纺纱业的发展趋势看,由机电一体化而带来的高速、高产、高效、连续化生产方式和新型纺纱设备带来的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推动着纺纱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方面转化。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分工中,谁拥有技术优势,谁将在国际分工中居有利地位。中国棉纱产量虽然在总量方面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技术装备严重落后,新型纺纱设备精梳机、自动络筒机不仅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而且与主要竞争对手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相比已有相当大的差距。 2009年以来,国家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纺织行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国内发展环境。国务院2009年4月24日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提出,2009年至2011年,我国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有八: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此规划作为促进建设纺织强国的重要促进剂,有利于纺织行业战胜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而最根本、长远的意义在于促进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010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东部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增投资等方式,将纺纱、缫丝、织造、制品等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有订单的纺织企业通过采购和经营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纺织企业合作;鼓励优势纺织企业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纺织企业的对接。 高棉价压低纺织业利润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专家毛树春预测,到“十一五”期末,即使棉花种植面积在现有的8000多万亩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万亩,中国棉花年进口数量仍需达到450万至550万吨,方能实现产需的大致平衡,而此时的棉花对外依存度将攀升到36%至40%。对于中国纺织工业而言,棉花资源已步入战略短缺期。 毫无疑问,高棉价对下游以生产较低端产品的棉纺企业构成成本压力,这种形势迫使不少中小企业选择暂时减产或停止生产。业内人士分析:“高棉价对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将加快纺织业两极分化。骨干企业议价能力本身比较强,具有资金和信息优势,产业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流向大企业。从棉纺产业链的环节看,上游的棉花和纱线是涨价最多的环节,往下游的面料和成衣涨价幅度相对较小,今后成本将逐步向终端传递”。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则认为,上游棉花产业的波动对纺织业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在国内外救市措施刺激下,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步入全面复苏轨道,纺织行业宏观环境向好。就行业走势来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要有以下预测:一是国际市场虽有下行压力,但具备继续升温和复苏的基本条件。汇率波动将成为影响行业出口的首要因素,预计将影响出口增长小幅减速。二是内需市场在就业支撑及政策助推下仍将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三是上年同期的低基数因素逐渐消失。四是原料价格持续高位上涨,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将更加突出,上游企业随着企业库存下降及融资环境收紧,成本压力也将逐步明显。总体判断,生产增速与目前基本持平或小幅下降,因此,利润增速必然会有所下降。 高价棉不应成棉纺企业拦路虎 “越是在这个时刻,我们越是重视对新产品的开发,大唐印染一直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定位,在目前的艰难时刻,这一定位对其生存和发展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这是一种防御战略”。大唐印染公司副总经理陈海东说。他认为,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印染企业来说,由于利润微薄,其盈利方式主要走量以及成本控制,面对今年的市场情况,此类企业将面临极大的生存风险。而主动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就能够掌握自主定价的权利,提高利润空间。开发新产品不能停,除了是因为市场对纺织品有需求,还有就是,一种新产品开发出来,很快就会被模仿,沦为普通产品,其价格也就透明化了,利润会减少。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主任孙淮滨说:“今年形势比较复杂。虽然国际经济环境比2009年有所好转,但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并没有消除,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仍高居不下,消费市场没有发生根本性好转,消费信贷支持力还很弱,加之近一段时期热议的‘货币战’,种种因素使得我国纺织行业仍然面临较大风险;国内方面,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走缓。原料价格猛涨,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等因素,将对纺织行业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必须看到当前纺织行业发展到了关键期。首先,要根据行业运行情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注重产业提升,明确‘十二五’工作目的和重点。其次,要做好形势判断,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研究透。一方面,从需求角度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拉动衣着类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从供给角度看,我国是纤维生产大国,纤维供给量大,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解决了民生就业。最后,在这个关键期,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研究纤维回收工艺技术,还要挖掘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潜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 合理配置资源 从我国经济和纺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我国纺织的区域产业转移,不仅仅是基于东、中、西部之间,也要包括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随着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纺织的区域化转移既要加速东、中、西部要素配置和转移的步伐,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要素,提升我国纺织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中国棉纺工业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产业结构调整后,总量过剩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产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尤其是国有纺织企业在经过了兼并、重组后,形成了一批资金雄厚、技术精良的优势企业,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在加入WTO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中坚力量。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中国棉纺企业理应要注重要素投入的效率和产出,打破地域化的狭义观念,借鉴世界跨国公司经营的成功经验,建立起纺织的航空母舰。 “中国纺织行业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且还将迎来新的进步。虽然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充满活力的经济可能催生新的行业与现有行业形成竞争,但我不认为中国的纺织行业会消失,就像我不认为美国汽车行业会消失一样。”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教授深信中国纺织业今后仍将长期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文章:中国神华:建大准至朔黄铁路获批复百家券商研报PK:谁是2010年最“离谱”荐股?中国西电:签28亿合同*ST钒钛:矿石与钒钛双引擎启动华丽转型中国风电塔筒制造企业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中色集团:获进出口银行300亿授信中储股份:9000万元参股诚通财务跳出货币政策的怪圈跳出货币政策的怪圈跳出货币政策的怪圈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137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