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3月加息幅度仍是0.25%
据传:3月加息幅度仍是0.25% 更新时间:2011-2-16 8:48:16 通胀回顾:历次通胀靠“组合拳”解决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CPI达到4.9%,虽然这一数字低于市场预期,但是,物价依然处在上涨的状态中,普通市民对“通胀”的概念愈加深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共出现过四次通胀,对比这四次通胀,我们对现在这一轮通胀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次:1980年 6.0%
这一轮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段时期,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 1979年、1980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年通胀达到6%。
后来我国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表现为国务院在1980年12月发出了 《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
第二次:1984-1985年
该轮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加剧。为了抑制高通胀,当时采取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表现为从1984年11月到198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第三次:1987-1989年
该轮通货膨胀是由于1984-1985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在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1986年又开始全面松动,导致需求量的严重膨胀。此期间,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创造了建国40年以来上涨的最高纪录。在突如其来的冲击面前,中央迅即作出反应,召开会议整顿经济秩序。于是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3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使用大力度的调整措施。
第四次:1993-1995年
该轮通货膨胀表现为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起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过猛与金融持续的混乱。有人形象地总结为“四热”、“四高”、“四紧”和“一乱”。此次通胀的治理以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16条措施为起点,经过3年的治理,到1996年我国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CPI数据,1月份CPI达到4.9%,这再一次加强了各界对央行再度加息的预期。相关专家称,加息不是缓解通胀唯一手段。
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月份经济数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预计,今年3月可能有一次加息,加息幅度仍为0.25个百分点。
对于这个时间节点的判断,祝宝良表示,由于2月CPI可能同比去年2月略有回落,3月CPI数据可能不会顺应回落之势,CPI高企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基于当前通胀的压力,货币政策尚无需大规模紧缩。
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孟表示,货币收紧政策是能对CPI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中央的近期政策表明了态度,不仅要从货币金融层面上控制CPI,还要在生产、流通环节上做一些调整,或者说是要有保障性的监控。
韩孟说,这表明此轮通胀原因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加息在抑制负利率问题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是否能抑制通胀预期还要具体研判。比如,打开加息通道能否阻碍欧美宽松货币政策所加剧的输入性通胀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作用。
专家解读CPI
祝宝良:多重原因推动此轮通胀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 祝宝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月CPI低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与CPI统计权重的变化有一定关系,市场人士普遍对CPI统计新权重结构尚未熟悉,而且也略低估了此前稳定物价“国十六条”的作用。
祝宝良说:“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还是较为明显,但权重比例下调,而居住类权重调高,但实际算下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国家统计局关于权重调整对数据影响的解释是可信服的。 ”
尽管1月CPI数据达到4.9%,祝宝良认为,但尚不至于到惊慌的地步,与上一轮通胀即2008年上半年CPI一度达到7%、8%相比,还算温和。上轮通胀主要原因是货币市场需求量大,而此轮通胀则还有输入型通胀、气候、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多个原因。
韩孟: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韩孟
昨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孟向本报记者表示,1月份CPI达到4.9%,是在预料之中。此前,国家为稳定物价采取了货币工具,还动用了行政性手段。
韩孟说,为抑制通胀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信贷结构调整,是从虚拟经济采取的手段,如果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衔接的协调性有效加强,通胀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但当前,自然资源的紧缺会持续影响产品价格上涨,因而物价上涨的压力还是存在。
韩孟表示,去年农副产品的供给总量相对平稳,在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结构以及流通的衔接上存在问题,因素叠加导致通胀压力加大。而今年,部分农副产品减收及国家上调稻麦最低收购价等,都表明通胀压力仍然存在。
历史经验:解决通胀需用“组合拳”
对我国物价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刘自敏总结,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几轮通胀都有相似的原因,而历史经验也表明,解决通胀需要采用组合政策。
刘自敏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高速增长并存。高速增长往往带来通货膨胀,在1980年以来增长率超过11%的年份里,通货膨胀都很严重。经济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大。
历次通胀均伴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如在1994年中国高通货膨胀启动因素中,首当其冲就是农产品价格。 1994年农产品上升对零售物价变动的影响达70%;1995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33%,通货膨胀也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普遍上升。
对于目前这一轮通胀,刘自敏认为,本轮通胀依然是受多方因素影响,有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国际输入的原因,也有成本推动的原因。与历史上出现的数次通胀相比,本轮通胀并不算“厉害”,但是,普通百姓的感受却非常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这一轮通胀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比较大,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刘自敏表示,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须采用组合政策。通过对历次通货膨胀的治理来看,单一货币政策效果未必良好,需结合其他政策。如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并把财政政策的重点放在优化结构上,把货币政策的重点放在调控总量上,才能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数据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CPI计算方法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中国通胀压力的缓解,相反,今后如果对房价上涨不能有效控制,那么它推动通胀上升的速度和力度比现在的农产品价格的攀升要厉害得多!目前楼市价格得以控制是政策齐头并进的做法,而不是加息这一种措施。现在关键是要理顺和优化物价形成的机制,连续加息会抑制发展步伐。
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随着总需求预期中的稳步回落、蔬菜价格节后的明显下降,食品价格更大幅度冲高的宏观环境与触发冲击因素都将有所弱化。同时,外围美国经济的复苏、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有可能扩大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因为CPI的权重调整使1月份CPI增长低于所谓“超五”的预期,实际上没有改变任何事情。
C17—C18版稿件 除署名外均由首席记者金超 胡海林 记者 赵玲玲 采写
市民感受: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
“2007年前,这一盘饭是5元钱,现在涨到10元钱,而且量是明显减少。 ”昨日中午,在沈阳某航空公司工作的白领郭冰坐在市府大路上一家快餐店里感慨。
郭冰说:“目前这一轮物价上涨我感受很强烈,最主要是发生在食品价格上涨上。别的东西可能不买,吃是必须的,所以涨价能真切地感受到。 ”
对于这一轮上涨,郭冰认为,其实如果从单月的涨幅看并不明显,而且都有上涨的理由。比如1月份物价上涨了4.9%,毕竟这个月大家都在购物准备春节嘛,而去年春节是在2月中旬。但是,郭冰有两点担心。
一是担心持续的上涨。郭冰说,物价在2007年时候开始上涨,当时这样一盘快餐只要5元钱,先是涨到6块,再涨到7块。一次一块并不明显,但是,几年下来已经翻一番了,这种压力就比较大。“很多商品都是这样,经过这几年累计的上涨,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
第二个担心是价格涨上去就下不来。郭冰说,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物价开始回落,但是,像快餐店这些快餐的价格并没有跟着降下去,后来物价又开始上涨,快餐的价格又接着上涨。
郭冰表示,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物价受各种因素影响上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过度的上涨,只涨不降,出现搭车涨价的情况就不可以理解和接受了。
郭冰说:“物价上涨普通百姓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被动的接受不如主动地出击。 ”现在,郭冰经常参加各种团购活动,团购已经成为化解物价上涨的主要手段之一。
除此之外,郭冰也接受银行理财专家的建议,对自己的消费合理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节约的同时,郭冰也逐渐形成投资理财习惯,购买实物黄金或者投资型金条等,用这些“额外收入”来减轻目前的物价压力。
本文地址:http://www.cj8811.cn/105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